——致读者
时光荏苒,不觉匆匆又一年。今天是2015年6月19日,今年是我们创办这份报纸的第14个年头,也是我们延伸领域、更改报名、扩大内容体量的第4个年头。
摸爬滚打,一路行来,已失去了用骄傲或颓败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的冲动。这14年,经历两个七年之痒,或是七年之变,却从未离开。第一个七年,紧贴人事人才鼓与呼;第二个七年,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并行。在传媒格局被重新洗牌、格局再分论调唱主流的当下,报纸、PC、移动终端……开疆拓土的媒体混战中,我们仍默默坚守着专业新闻一隅,保持定力,艰难前行,有悲有喜。
这是一场早已开始的变革,停不下来的转型。“我不担心报纸死亡,新闻的死亡才是最可怕的。”资深媒体人的担忧正是我们存在的明证。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做最有力量的专业新闻。在民生的梯田上眺望,这一份薄薄的四开16版新闻纸,正是人社人唇齿相依的精神领地。
不是未曾经受“报纸何用”的嘲讽,不是未尝自我怀疑值得不值得,可坎坷成长路上,谁又能真正独善其身、不理窗外事?太阳每天刷新着地球,万物每天有消亡重生。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以传媒人自称的我们,更要敢于向往,敢于生活,敢于争取!也当坚持自我,坚持专业,坚持改变!而读者的期待,就是我们在创新的路上恒久向前的力量所在。
我存在,固我爱。新闻不死,报人同在。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