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奏响“人才强市”最强音

人才二字,寥寥五划,却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近年来,邵阳市紧紧围绕“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积极引才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邵阳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破除政策壁垒  开辟引才“快车道”

  畅通激励机制引人才。近年来,邵阳市委在制定重大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工作布局中,都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邵阳市创新创业适用人才引进办法》《邵阳市创新创业适用人才评审办法》《邵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市本级筹措1000万元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计划连续五年每年拿出100个左右专项事业编制用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定期开展走访联络,帮助专家解决困难。
打破地域界限引人才。发布《2018年邵阳市市直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公告》,面向全国引才,其中引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人员可获得50万元补助,引进急需紧缺岗位的可获得30万元补助;具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的,可获得6万元补助。开通“绿色通道”,为人才解决编制、落户、家属工作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自2015年以来,引进239名高学历、高级职称、技能型等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其中博士9名,硕士研究生224名、高级职称人才1名、技能型人才5名。
破除政策瓶颈引人才。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邵阳陆续出台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1+4”文件和《邵阳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实施办法》等文件,并认真对接《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实施“宝庆人才行动计划”,努力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制约,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

 

筑牢三大平台  打造用才“大舞台”

  近年来,邵阳坚持依托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课题,发现培育人才、引进使用人才、锻炼成就人才,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平台,一批人才”的人才集聚模式,有效拓宽了人才引进广度。通过招商引优、项目入驻,吸引了22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落户园区,为产业兴邵发挥作用。
在人才创业创新上做文章。市委陆续出台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 《邵阳市创新创业适用人才引进办法》《邵阳市促进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认定试行办法》等文件,对人才创新创业给予充分政策保障,全市上下形成了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家,共获省级创新创业奖扶资金600万元。共有省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县1家(邵东县)、基地3家、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10个、优质初创企业22家、个体工商户17家,充分就业星级社区23家(其中省级13家),获省级“双百”资助资金895万元。
在企业帮扶共赢上做文章。依托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课题,加强了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重点支持九兴集团、三一重工、湘窖酒业等一批劳动密集型骨干企业,同时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吸纳人才就业能力。通过招商引优、项目入驻发现培育人才、引进使用人才、锻炼成就人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平台,一批人才”的人才集聚模式,有效拓宽了人才引进广度,为产业兴邵发挥作用。
在人才引智项目上做文章。以项目吸引人才,把产业发展、园区集聚、项目建设作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与全市大项目、大产业、大园区建设紧密结合,截至2017年,全市共建立示范基地(单位)11个,其中国家引智示范单位1个、省引智示范单位1个、省级专家服务示范基地3个、市级专家服务示范基地6个,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单位18家。着手建立了9630人规模的人才资源库,成立了专家服务团、科技经济顾问组、旅游智库等专业人才队伍,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

 

注重内培外挂  搭建育才“立交桥”

  邵阳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科学统筹,专门设立了“兴邵贡献奖”,探索设立“宝庆人才奖”,开展“宝庆工匠”等评选活动,挖掘发现一批本土人才,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和创造力。同时,立足全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需求,注重加强校地合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和平台支撑,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奖扶的重点对象,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柔性引才借智,着力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开发培养模式。共组织10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创业培训,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为78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62.72万元。
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下发了《邵阳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百千万”人才工程任务分解表》,全面规范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和保障,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精准压实到各地各部门。加强贫困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人才工作,实行“高校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扶贫。
一是百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2018年上半年,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省派科技特派员35名、“三区”科技人才141名深入基层指导产业发展,实现所有贫困县(市)科技副县(市)长全覆盖。
二是选派、引进千名科技人才服务基层。2018年共选派了798名科技特派员,其中520名深入到各个贫困村进行技术指导,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项目,选聘一批全日制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
三是组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8个贫困县(市)全部组建了以科技副县(市)长为团长,省、市、县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技能人才为成员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通过“项目+产业+基地”的方式,“团队作战”优势逐步显现。
四是开展万名本土人才大培训。各地各部门根据职能,对卫生、教育、农业、林业、畜牧、生产一线等方面适用技术人才分批分类进行培训。2017年,邵阳市积极开展“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工作,推荐城步苗族自治县、隆回县、邵东县、新邵县共12人参加了“第53、54期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的培训,圆满完成了省人社厅分配的培训指标任务。
用一个能人,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扶一个贤才,拓一个领域,强一番事业。如今的宝庆大地,锤炼人才、放飞梦想的平台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各行各业的能人贤士逐渐融入城市血脉、扎根城市热土,纷纷在这里施展才华,为推动实现邵阳“两中心一枢纽”战略部署贡献力量。(文中相关数据截至2018年9月底)

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  贺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