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竞涌图
推动湖湘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2018年3月,邹彬的名字出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名单中。从一名砌筑工到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再到全国人大代表,这位“95后”年轻工匠双手游刃毫厘之间,用高超技能演绎出了人生的精彩。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能人才同场一竞高下。2018年8月,经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研究,确定我省中建五局技校、湖南工贸技师学院2所技工院校设立3个集训基地。日前从紧张的集训备战现场,再次传来好消息,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章瑞波、中建五局技校蒋文、衡阳技师学院王州、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谭惠文等4位20岁左右的年轻匠人分别进入砌筑、电气装置、时装技术赛项全国前五的好成绩。
工匠竞涌,源自沃土滋养。
长期以来,我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技能人才队伍底子薄、基础差。近年来,着眼于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以“培育湖湘工匠,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我省建成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湖南技能大赛为主体,以市县技能竞赛、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和院校技能比武为补充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校企人才共培共育;以技能大赛为纽带,实现竞赛成果转化。在竞技竞涌宏图下,全省上下形成了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崇尚技艺的社会风尚蔚然一新。
技能大赛的舞台上,优秀的湖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破竹之势直冲云霄。
2018年,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我省砌筑等8个项目共有10人进入前10名,晋级全国集训队;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我省共斩获6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创历史记录,在全国仅次于广东省位列第二;在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我省成绩突出;在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湖南代表队31名选手全部获奖,团体成绩全国第5名……这一年也因此被誉为我省的“技能竞赛丰收之年”,全省技能竞赛水平大幅提升,竞赛成绩不断创新高,一幅学习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竞涌图”正全面形成。
人才驱动图
塑造高技能人才振兴发展新格局
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激励释放创新活力,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着眼于湖南省技能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高、精、尖”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湖南不断创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交流、表彰等支持政策,想方设法给予优秀技工充分的人生出彩机会,努力实现湖南省从劳动力资源大省向技工大省的转变。
政策引领,人才驱动。我省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技师培训,培养选拔一批拔尖领军高素质技能人才。深化“放管服”改革,突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坚持需求导向,用好人才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技能人才。打破户籍、人事关系等制约,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让高技能人才在湖湘大地施展才能“如鱼得水”。
2016年12月,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柳祥国捧回了“中华技能大奖”。作为株洲冶炼集团锌电解厂的一名技术工人,他依托省人社厅授牌的“柳祥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创造总结了几十项成果,培养了一批技能骨干人才。
柳祥国等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让大家认识到“技能奇迹”。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中华技能大奖”5人,“全国技术能手”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45人。全省评选表彰35名“湖南省技能大师”,有 878人通过评选和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55名高技能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我省努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壮大工匠群体,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