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技工教育 助推技工大省建设

 聚焦产业服务发展

 
衡阳技师学院
  衡阳技师学院紧紧围绕长株潭衡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战略和衡阳八大新型制造业体系,建设了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现代制造、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信息技术等四大专业群。同时,重点打造了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积极实施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试点;开展产教研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紧密结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汽车、建筑装饰、电商物流等省、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2011年至今,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1万多人,完成各类短期培训鉴定8万余人次,承接各类社会考试16万人次。
       学院形成了以数控、模具、电气、焊接等专业组成的示范专业群和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专业组成的特色专业群。在教学中总结提炼出“多能力(6A)预备制技师”“一体化教学”“五位立体”等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高标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因地制宜,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和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互为补充的师资结构体系。同时,学院强化多元办学理念,构建了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鉴定并重的办学格局。
 
中建五局技工学校
  近年来,中建五局技工学校加大对建筑市场急需的建筑产业化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兵头将尾”建筑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助力建筑产业技能人才队伍转型升级。
  学校根据建筑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成立了建筑产业化、盾构项目建设小组,专题研究“建筑产业化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融合”,定期选派教师和毕业年级学生到中建科技有限公司、远大住工建筑公司等地顶岗学习,了解施工一线新技术、新要求和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将人才培养定位下移,梳理了“产业工人—班组长—生产主管—生产经理”职业生涯规划通道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
 
湖南陶瓷技师学院(筹)
  湖南陶瓷技师学院(筹)以“围绕产业链积极打造特色专业群”为抓手,着力打造中国陶瓷工匠的摇篮。
  多元协同,深度参与,打造“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平台。2018年来,学院采取“订单培养”等措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立7个“冠名”班。除校内实训工厂“醴韵窑”和“国瓷研究所”外,共建成校外实践基地64个,年度订单式培养学生385人、培训企业员工3662人。
   全产业链,能力导向,构建“导师制”创新人才新体系。共建成了9个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室和7个专业教师工作室。由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师指导学生边生产,边学习,边研究,形成“大师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