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授欧阳冬生的家国情怀

  五十知天命,然而对于刚过五旬的欧阳冬生来说,“为国家作贡献的时候才刚开始”。在同事眼中,欧阳冬生身上颇具“老牌知识分子气节”,心中有国,意志坚定。从现实出发,追求理想,他因兴趣而起,迈上药理学研究之路,一腔热血,一掷千金,创建了药物分析检测平台,打破国外垄断。三十多年的脚踏实地,这位知识分子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立志报国,为国分忧”。

现实力量
走出农村把握自己的未来

  “你有自己的想法,爸爸很欣慰。”记者刚走进欧阳冬生办公室,就听见他在与女儿打电话。看见记者进来,他与女儿简单交代几句便挂了电话,并对记者说:“我这女儿一点都不像我,小小年纪志向倒不小。”说罢,他转身拿起了桌上女儿的照片递给记者看。
记者注意到,相框里除了欧阳冬生女儿的照片,还放了一张他女儿从北京寄回来的明信片,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欧阳冬生指着明信片,笑着说道:“现在小孩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志向远大着呢!想当年我这么大的时候,就只想着走出农村,能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就行。”
1967年,欧阳冬生出生于冷水江市的一个小乡村,从小懂事的他经常帮家里干农活,就连读书也要背着一个竹背篓,以便于放学去割猪笼草。看着父母每天辛苦劳动,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农村,凭自己的能力来赡养父母。
“当时父母就告诉我,自己的未来只能自己把握,想要走出农村,唯一出路就是学习。”那时,在欧阳冬生的家乡,还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生性好强的他却成功了。1986年,欧阳冬生考入湖南医学院,成为老家第一个大学生。在1994年,欧阳冬生成功考上研究生,专业从本科的预防医学转攻药理学,1999年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历经二十多年的专注研究,欧阳冬生已成为临床药理研究领域的优秀专家。
“我当时选择学医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原来,欧阳冬生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平日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当时父亲给别人看病,从不收贫困人员的药钱。父亲为了填补这一部分人的药钱,都是自己上山采草药。”父亲的一举一动深深影响着欧阳冬生。

兴趣力量
通过杜仲研究申请11项国家发明专利

  欧阳冬生说从大学毕业到现在25年了,他就干了两件事,除了一直在做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另一个就是关于杜仲的研究了。
一直以来慈利县就有着“中国杜仲之乡”的美誉,而就在2003年,受市场行情影响,该县杜仲产业出现销售危机,大片大片的杜仲卖不出去,种植户们只能砍去当柴烧。欧阳冬生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此事后琢磨,农户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杜仲烧了实在可惜,为何不用自己的专业来让杜仲产业实现原本的经济价值呢。
科研需要脚踏实地、创新求实。欧阳冬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杜仲具有降血压的特殊功效。为了进一步研究杜仲中什么成分可以降压,欧阳冬生经常是实验室和杜仲种植地两边跑:“我们研究的杜仲叶都是我取样带回来的,现在我家还有一箱箱不同时节的杜仲叶标本。”可是,实验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验刚开始,欧阳冬生和他的团队就遇到了瓶颈。他说:“当时明明知道杜仲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就是实验中体现不出是哪个元素发生的作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成了!”正当他们快要放弃研究的时候,实验室却传来了好消息,实验的血管出现反应了!得知消息后的欧阳冬生立即前往实验室,与团队成员们一起印证,发现杜仲木脂素为杜仲降压的主要部位。
正当他们大感欣喜之时,欧阳冬生却发现,按理论来说药剂加入到血管中,应该几分钟就可以出结果,可是现实中却花了2个小时。直到有一天技术员无意中问道:“我们实验用的血管是身体的哪一段呀?”这才让欧阳冬生恍然大悟,原来是在选择实验血管环节出了问题。欧阳冬生把他们常用的胸主动脉血管,换成了肠系膜小动脉,果然放药后1分钟就出现了结果。
围绕杜仲及其提取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欧阳冬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申请了11项国家发明专利。

情怀力量
即使变成“大负翁”也要第一个“吃螃蟹”

  “我不赞同一个观点,就是伟大的人必须从小就有一些伟大理想。我从小就是很现实的一个人,目标就是走出农村。但是现实也可以产生坚实的力量,现实也不妨碍在视野更开阔后萌生更高远的理想情怀。不管是研究杜仲也好还是研究药理,我都是想做点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欧阳冬生说。
在2016年2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决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然而,全国能承担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科研力量严重不足,湖南高水平的生物分析检测平台更是空白。湖南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困难,建设高水平检测平台刻不容缓。
在此之际,欧阳冬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抵押住房,借下巨额贷款,创立都正生物,一夜间变成“大负翁”。2016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以“立业报国、为国分忧”的情怀,创建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生物分析检测平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困难可想而知。2016年6月,欧阳冬生开始自己组织人员研发系统。为此,他跑遍北上广深,找寻人才。研发期间,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做实验成了他每日“重头大戏”。
最终,他们花了2年时间,终于打造出了从受试者招募与管理、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到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于一体的药物临床评价“一站式”体系。
目前,都正实验室建立了20余种药物检测方法,已完成15个仿制药评价,24个仿制药评价正在进行中。其中,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成为全国首批完成项目之一。
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欧阳冬生无数的辛勤汗水。他说:“是国家培养我,我现在有能力为国家出力,为什么不回报国家呢?”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卢小颖
实习记者  李良婷

 

人物简介

  欧阳冬生,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国家培训中心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7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他先后主持“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研项目58项,主持或参与国家和国际科研项目及新药研究项目30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及其他奖励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