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第四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清水湾举行。马云为101位乡村教师、20名马云乡村校长计划获奖校长颁奖。其中,来自湖南的杨昌强、罗荷珍夫妻,王双进,姚林翼,郑兰珍获“马云乡村教师奖”。
今年,获奖的老师们又一次带来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的精神也又一次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马云乡村教师奖:
为树立乡村教师阳光活力的榜样典范,鼓励乡村教师锐意进取的教育实践,壮大乡村教育中坚力量,由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并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春城晚报等6家媒体合作,于2015年9月启动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活动。
致敬
从100变成101是“坚守”的奇迹
今年的评选与以往有所不同,获奖的乡村教师从100名变成了101名,而打破这一惯例的是在泸溪县呈田村小学做代课教师的杨昌强夫妻俩。
呈田村是个土家小村寨,地理位置极为偏僻,就像一座不为人知的孤岛深嵌于武陵山脉的腹地。而杨昌强夫妻俩为了让穷乡僻壤的孩子也能读上书,在此地已经驻足20余年,全村几乎两代人都是他们夫妻俩的学生。
学校因为太穷买不起教学工具,夫妻俩就用石子和芦苇秆教孩子们算数,在橘子上斜插一根筷子当作地球仪,带学生“遨游世界”。由于呈田村属于贫困地区,教师寒暑假没有工资,因此夫妻两人每年只能拿到 9 个月的工资,每月只有1500元。有时为了维持生计,杨昌强还要去外面的工地打工,甚至连儿子看病吃药、上学读书的费用都是岳父母给的钱。即使面对这种无路可退的窘迫生活,他们仍然坚持每天穿着发白的解放鞋,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校的孩子们。
“这次获奖是对我多年付出最大的认可,也是对我坚守乡村教育最大的鼓励。”站在台上的杨昌强激动地说,“妻子总是把露脸的机会给我,今天这个奖其实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我感谢妻子的辛勤付出与默默支持,也要感谢我的岳父母对我们的支持与谅解。”
在得知获奖教师有10万元补助时,夫妻二人不是想着好好吃一顿饭,或者置备几件过冬的新衣,而是想着用这笔钱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吸收最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经验,把乡村里的孩子们教育得更好。
小编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昌强夫妻俩人的事迹足以证明这句古诗所蕴含的教书育人精神。他们用孜孜不倦的教导,让呈田村出了11 个大学生、6 个研究生和 1 位留学博士,创造出特属呈田村的“教育奇迹”。他们用22年的坚守,捧回了一个刻有两人名字的特殊奖杯,创造了让100变成101的“爱的奇迹”。
用沾满泥土的双手
教会孩子探索与实践
教室里,同学们都安静地望着黑板,周遭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只听见刷刷的粉笔声,不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工整的四个大字——天涯海角。这是乡村教师王双进正在给他的学生讲课文《南海明珠》。
13年前,出生于隆回县雨山铺镇的王双进回到家乡,在镇上的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他的特别之处是从不把教学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将其延伸至课堂外,不断开展课外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拥抱下,不断萌发创作的灵感,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的实践活动当中,王双进将自己不多的工资积攒起来,在学校旁边承包了一亩土地。在泥泞的田地里,年迈的他仍然坚持掏猪粪制作肥料,亲手教学生们种植红薯、玉米和西瓜。
对于自己能获得这个奖项,已到“乐知天命”年岁的王双进也变得激动起来了。“我会把这次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为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一生,坚守乡村教育,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会不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
小编说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王双进兢兢业业与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精神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楷模。他用其瘦弱的双手撑起了隆回县雨山铺镇的教育天空,教会孩子们何为真正的探索与实践。
园丁风采
姚林翼:
安化县克明学校教师,长期扎根边远山区学校,将“创客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特色,在儿童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教育、科技制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以他为主辅导的学生编程作品多次捧回国家级大奖,为边远山区发展教育闯出了一条新路。
郑兰珍:
沅陵县第六中学七年级一班班主任,已在农村教学近20年。面对别人已经放弃的孩子,她主动承担起教学责任,亲手写书信给学生加强交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学生眼里,她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他们的第二个妈妈。此外,她还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总结出一套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农村英语分层教学法,为农村的英语教育带来曙光。
为什么第四届颁奖典礼
选在三亚?
据悉,颁奖典礼的地点将永久设定在海南三亚,因为马云想要让很少走出“山门”的乡村教师也能面向无际的大海,感受春暖花开的气息。同时将在这里感受的、体味的带回乡野与山间,带给那些怀有无限希望与憧憬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