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人口红利下滑和就业观念多元

  如前文所述,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里的招工难问题成该类企业“痛点”,那么,招工难、用工缺口大这类现状的背后究竟存在何种原因?

  人口红利优势丧失 用工基数总量大幅降低
  “虽说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国家稳就业的大头企业,但是我们的现状是整个社会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新成长起来的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如今的用工基数已经与以前不能相提并论了。”宋坚冰分析,导致用工缺口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红利时代的优势已经丧失,和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相比,当今社会的用工基数总量已经大幅降低。
  记者了解到,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自 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2002 年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20岁,2012年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 9.37亿人,同比减少345万人,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而16岁至59岁的劳动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371万人,降幅超过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已经连续3年下降。
  一边是用工基数总量减少,一边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人需求随着企业订单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如伟创力集团在长沙的分公司——伟创力技术(长沙)有限公司于去年成立,其包括通讯产品、电子产品及配件、办公设备耗材等诸多生产均需要大量的普工帮助生产。
  “我们长沙这个分公司现有员工5000人,其中普工占到了4300人,而今年7月份公司的人员规模将按照计划扩张到18000人。”伟创力长沙分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曾庆贵向记者表示,随着公司订单量的增多,对于普工总量的需求将更大,而在社会用工总量提供降低的社会现状下,如何招到这么多的工人,也成为他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年轻就业群体就业观念影响用工稳定性
  除了社会人口红利的影响之外,随着90后逐渐成为社会用工的中坚群体,他们的就业观念也成为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的重要因素。
  刘波向记者介绍,由各类专科院校推荐的毕业生们进入工厂后,一般不到一年就会辞职,导致其用工缺口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90后是个性很鲜明的群体,他们觉得在工厂的生活是很枯燥无味的,即便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晋升通道,培养愿意留下来的工人成为核心技术人员,但是他们大多仍然不愿意钻研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刘波表示,面对年轻工人群体,企业招人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据湖南省某高校社会管理专业李教授分析,随着独生子女成为社会劳动力主力,其成长环境的变化必然也会对劳动力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他分析,这一代独生子女吃苦少、经济压力小、流动性较强、利益诉求多元化、择业观念与之前的市场劳动力已经有很大不同。新生代工人对就业的要求比老一辈人高,除了希望获得相应的工资、社保外,还会考虑融入社会、个人发展前景等因素,因此,这部分人很难忠实于一个工厂。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互联网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该类行业的薪水更高、工作环境更加舒适,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加速向第三产业流动。
  长沙某高职类院校毕业的90后刘某向记者介绍,他之前在很多工厂做过修理、质检等多种工作,但是在每一个厂房工作的时间都没有超过半年;如今的他,已选择在某互联网直播平台做主播。
  “我做主播的时间比较自由,在家里用电脑就能工作,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坐在工厂的工位上,我觉得那样很不自由,而且工作比较琐碎。”刘某表示,自己现在做主播,时间和空间都比较自由,自己唱歌或者给粉丝讲故事还能获得打赏,觉得比较体面,能交到更多朋友。
  在记者的调查中,像刘某这样放弃工厂的工作从事互联网行业的90后还有不少,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向该行业;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持续面临招工难的“痛点”。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待加强
  除了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以及新一代工人的观念意识等因素影响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之外,制造业本身对于创新升级和智能制造都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现状,也导致了其对于人工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大。
  据宋坚冰介绍,蓝思科技属于特殊性质的制造业,在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中,都需要人工进行细致的检测,需要较强的主观判断能力,是不能轻易被智能机器所替代的。
  “我们的工厂很多道工序都对于人力的依赖比较大,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招工压力是必然存在的。”宋坚冰向记者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比如我们流水线上的某一块玻璃在出厂前需要接受质检,那么就需要该工位上的工人对着光线去检查这块玻璃,判断它是否是平整的?是否哪个边缘有破损?这些判断都需要人力反复确认和检查,显然在短期内不能被机器所取代。
  行业对于劳动力的依赖,不能在短期内因行业转型升级而缓解,而工资待遇等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也使得该类企业面临更难的局面。
  有媒体调查显示,中兴、TCL、伟创力等企业负责人都曾表示,随着如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上市企业为员工缴纳的 “五险一金”成为很多企业劳动力开支中的重头。
  “我们在公司做财务真的很琐碎,人员的流动比较快,我们经常在处理员工的社保转移等手续问题,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某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位不愿具名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工作的繁杂如今很大程度是因为人员流动太多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