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焊枪书写工匠精神

  一身深蓝色工作服,手握焊枪半蹲在地上,焊枪轻动,只见眼前飞起一片焊花,不一会工夫,焊点变红,焊条熔化,两个断面慢慢被“缝合”起来,这是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直供-转塔中心转塔线线长柳炬数十年如一日的焊接作业场景。从一个普通农民工走向技能大师,这把焊枪柳炬一举就是20年。

入门

  “刚开始接触焊接时,强烈的焊光刺得我眼肿泪流。被飞溅的焊花烫到更是常事。”今年38岁的柳炬介绍道,他出生于农村,无奈家中贫困,18岁就出来工作了。“听老前辈说电焊工可以学技术,工资还比其他的工种高,我就选择去学了焊接。”柳炬说前辈们的话没错,而他更是因此这辈子都与焊接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电焊工是一个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种,在上岗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当时还是学徒的柳炬被分配到了一位有着多年焊接工作经验的师傅下面学习。几个月后,柳炬看到同一时期进厂的同事都已经可以独立焊接管道了,而自己却还需要师傅帮忙。他迫切希望早日追上大家的脚步,早日摆脱被班长点名批评的糟糕状况。每天中午,在大家午休的时候,他就翻看自己的学习笔记,揣摩焊接操作要点。下班后,大家都相约出去玩的时候,他又自己找来废弃管道一遍遍练习。一有机会他就在老师傅后面问问题,并跟着一招一式地看与学。
每天除了练习实操,他还会努力学习焊接理论,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还常常在啃各种焊接理论书籍。柳炬给自己定下规矩:白天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当晚必须从书上找到原因,并且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儿”上,以便提醒自己以后注意;对于书本上讲到的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到班组里必须向师傅请教清楚。他告诉记者,在宿舍看书看累了,就拿着一根筷子对着墙壁练习焊接手法。
经过日复一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柳炬在技术上进步非常快,不仅很快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气保焊、氩弧焊、气焊等,而且在高强钢焊接、对和高强钢的焊接冷裂纹控制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并有着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革新

  从跟在师傅后面一招一式地看,到自己反反复复地练,再到钻研琢磨技术,20年来柳炬从实践中不断革新技术。
2009年,柳炬所在公司生产的泵车油箱经常漏油,需要返工。然而返工不仅难度大,更给公司增加了售后成本,影响了公司的产品形象,造成不可预计的成本损失。为消除此类故障,柳炬主动承担起责任,带领班组员工共同想办法解决,并成立了QC课题。
“那段时间我们班组所有成员几乎都主动留下来加班。”柳炬说。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闷热得如火炉。一天下来,工作服早已湿透。他们把出现问题的地方一一分析,逐个解决,并提出了将原来的煤油检验改为气密检验,彻底消除了漏油这一老大难的问题。
“先做人,后做事,品质改变世界。”柳炬一直以此为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2011年,公司需要改进转塔生产线,柳炬再一次请缨,攻克难题。“原来我们是平台作业,这是比较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可能存在焊接不到位,容易把产品碰坏等。”为此,柳炬提出使用焊接变位机。它一般由工作台回转机构和翻转机构组成,通过工作台的升降、翻转和回转,使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工件达到所需的焊接装配角度,而工作台回转为变频无级调速,还能得到满意的焊接速度。在柳炬的带领下,公司完成了转塔生产线搬迁,实现转塔座上变位机焊接,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使组焊由12小时降低为8小时,提高生产效率30%左右。
同时,柳炬还领衔引进机器人焊接,来解放焊接工人双手,减轻焊工的工作负担。可是在引进机器人焊接的过程中,柳炬发现,有些地方机器人焊不到。为此,他又对机器人焊接进行改良,如将机器人的臂加长,增大手臂角度变化,使得机器人手臂更加灵活;还将焊枪进行改良,使得焊出来的产品更加美观。
2012年公司在62米泵车试制过程中,针对惰轮与回转轴承间隙超差表面平行度达不到技术要求、焊后变形大等问题,造成机加工1台需89天,并且加工一批产品中有60%需要返工。柳炬前后在工作间研究分析了一个多月,制作了焊接工装和机加检测工装,改变加工顺序,将原来机加后焊接改为焊后整体加工,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现后续机加工序缩短为2天,提高生产效率4倍左右,且加工完的产品100%合格,不需要再进行返工,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经

  柳炬自2008年担任班长以来,已为公司培养技师4名,高级焊工20多名,机器人操作手20多名,班组长和后备班组长10多名,多能工20多名。公司2017年还成立了“长沙市柳炬技能工作室”,源源不断地输送技能人才。
除了常见的师傅手把手教和演示,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让柳炬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授方式。针对初入行的学徒,柳炬会给他们举例子、做实验,帮助他们快速理解什么是焊接。柳炬给记者介绍,他把焊接中融化的铁水比作水,一杯水倒在地上会流动,用牙签轻轻拨动就可以控制水的走向,焊接也是如此,利用焊条通过电弧高温融化金属部件需要连接的地方,融化部分就是液态的,焊枪就好比手中的牙签。这样一讲解,学徒们立刻恍然大悟。
在工作车间,他为了陪学员练习,经常中午连班,晚上也要到七八点钟才回家。对此,他毫无怨言。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徒们的焊接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柳炬带领班组93名员工全员参与班组改善工作,在公司全年月度评比时曾夺得“七连冠”,其他5个月也位列公司前十名,年度排名前四位,并被评为公司年度优秀班组。
作为省市技能大师的柳炬,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在他眼中,“工匠精神”对个人而言是对技术的精雕细琢、对完美的追求;对企业来说,是传承创新、技术进步。他说:“现在,我仍坚持在一线,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给下一代。”
文、图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卢小颖

人物简介

  柳炬,国家焊工技师,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省市技能大师,省技术能手,现任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直供-转塔中心转塔线线长,2013年度荣获湖南省总工会“五一先锋”,2017年获QC成果优胜奖。他通过协调更改62米转塔工艺顺序,降低机加生产周期,提升效率4倍左右;还通过改制老式转塔,降低公司存货,节约资金49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