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庆,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湖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常德市第一届、第二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带头人,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人选,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常德市优秀教师、常德市“芙蓉杯”优秀青年教师等。
刘业庆是湖南安乡深柳中学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他的思品课妙趣横生。课堂之上与课堂之下的他,处处以身作则,成为思品课堂的活教材,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教学要接地气,讲自己的故事”
深柳中学的思品课堂上,51岁的刘业庆剃着平头,戴着白框眼镜,笑容里有着孩子的纯真。整整45分钟,他将课本知识点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浅出,语言诙谐,辅以丰富的肢体动作,引来孩子们专注、崇拜的目光,还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一些人看来是“小科目”“小儿科”,而在刘业庆眼里,却是大舞台。
刘业庆的课堂永远充满着笑声。他从不向学生灌输高大上的理论,更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经历结合在一起,真诚地分享感悟。学生们谈到刘老师的课堂,脸上的兴奋根本无法掩饰。周涵、张芷菡、石晶三个女孩都是刘业庆的粉丝,她们用“幽默、有亲和力、有吸引力”来形容刘业庆。“刘老师的课堂一点都不死板,他总是把严肃的思品课教得怪逗人爱的,是个思想前卫的新式老师。”周涵补充说道,“一周才两节思品课,太可惜了,实在不过瘾。”
石晶特意提到了刘老师在教《公共生活中的礼貌和礼仪》时的场景。“刘老师用手机拍摄了一些公共汽车上学生的视频,有主动让座、排队上车等合乎礼仪要求的举动,也有争抢座位、上车拥挤等不合礼仪规范的做法。视频中的这些行为,刘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观看、讨论、辨析,无形中就教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知道,思品课也可以这么好玩!”
石晶的妈妈李女士听孩子时常在家夸刘老师的思品课,特意跑去听课。听后感触很深,多次找到校长,请求学校提供一间大教室,让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刘老师的课。
“作为思品教师,教学应该接地气,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悟,挖掘自己身上的德育点。老师是学生最切近的榜样,模仿老师不也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么?”刘业庆一直强调,新形势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改变以往教学重政治理论知识传授而轻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养成的弊端,探索出一种既活泼有趣又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来。
“与青年教师共同成长,是我的责任”
2013年7月,“湖南省刘业庆初中思想品德网络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刘业庆被聘为首席名师。通过工作室,刘业庆聚集了大批思想品德教师,全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近400人成为会员,建立起了研讨QQ群和工作室平台,上传了原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源1700多条,平台资源学习点击数近20万次,还解答了全省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教学疑问2100多条,成为指导全省、全市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面旗帜。而他成功的路上,始终伴随对年轻教师的深刻影响和共同成长。
青年教师张静2017年从安乡县职专调入深柳中学担任思品教师,“刚转来就要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赛课活动,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我当时十分紧张”。刘业庆知道后,在课余帮助张静找资料、指导、听课,甚至在午休时还反馈给她看完教学设计后的想法。“有一次晚上十点,刘老师还将整理好的笔记发给我,我十分感动。也正是因为刘老师的指导,我才能获得了县级一等奖。”张静说。
同样得到刘业庆指点和帮助的,还有体育教师向阳。向阳是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在体育学科,这是很罕见的。“没有刘教授的鼓励和指导,我可到不了这个层次。”向阳的言语中充满着敬佩和感激。刘业庆则笑道:“能与青年教师共同成长,这是我的责任。”
刘业庆扎实、认真的态度透过家常话语,深深地影响着向阳。慢慢地,向阳开始了阅读,一年写一两篇论文,他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2016年9月,向阳独立主持了体育学科的省级课题。每天晚饭后,刘业庆都来到办公室与他一起讨论、把关文字,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最终课题通过了验收检查。
在刘业庆的直接培养和指导下,深柳中学周志芳、殷达、周军、潘道婵等12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骨干力量。其中,他指导鄢晓槐老师的《合理消费》和戴惠老师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均获得市级一等奖课程。
“不当教书匠 ,要做教育家”
在同事和学生们眼里,刘业庆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几十年来,他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写一个小时的反思,做一个小时的家务。学校物理老师彭滔曾是刘业庆的学生,他还记得1998年帮刘业庆搬家的情形:一摞摞牛皮纸的本子老重老重,有的还泛着黄。“那些都是我多年来写下的日记和教学笔记。”刘业庆说得淡淡的。
由于长时间拿笔写字,他的右手食指被笔头压得扁扁的……但被他称为“乱写文稿”的文字堆里,却产生了两本专著:十五万字的《构建德育新体系研究》和25万字的《且教且思——初中思想品德案例研究》。
从1983年进入湖南桃源师范开始,他坚持每天都写教育教学日记,从来没有间断一天。近年,还创办了“湖南师大思品教学资源网”网站,在线同网友交流学习、教学的心得,目前点击超10万人次。
“光有资料的学习和收集,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就像只有原材料没有深加工一样。”刘业庆一直坚持不断反思日常教学,不做 “看客”和“过客”。平时,看到适用于教学的文章,都要写1000字以上的读后感;听了一堂教研课,都要写2000字以上的点评文章。“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是他在人生第一篇日记上写下的铮铮誓言。“我应该怎样当老师,怎样当好老师,怎样当好思品老师?”他一直在思索。
农村学校的阵地同样需要人坚守,刘业庆说自己的梦想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乡村的上空。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胡雅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