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读书,勤奋有余,但“啃”的功夫却不够,常常倒背如流,却难悟其意。其实啃书,“啃”更有“钻”之意,钻心读书才会啃出味道。
真正开始学会啃书是大学时,那时为了毕业后能够轻松地找到工作,读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逢闲暇时,便去图书馆里啃书,啃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自己的人生观便慢慢地在“啃书”中形成了。
啃书其实是辛苦的,先是枯燥无味,渐渐似有所悟,然后便读出了感觉,啃书让我真正体味到“读书”的乐趣。那时遇到一本好书,不睡觉甚至不上课都要将它啃完,有时啃得如醉如痴,真有一种想把那些愉悦的文字吞下去的欲望,无限感叹书的魅力真是无穷。
古人藏书最头痛的就是“书蠹”。“书蠹”就是蠹鱼,不论哪种纸都是怕蠹鱼的,蠹鱼是纸的克星。所以古人不容易藏书, 有书得赶快读,不然时间一长,便会被书蠹啃了。对于今人,更是如此,遇到好书,就要马上啃读,不然兴致一过,有些书很难再去翻起了。现在的科技已解决了“书蠹”问题,但“书蠹”现象仍存在。“书蠹”以书为营养,与吾辈应同,“书蠹”啃书、坏书,我们也应该啃书啃到书坏,直至啃出精华,啃出自己的思想。
有一段时间心情浮躁,难以静下来,我就试着读书,尝于月夜,挟书一卷,雕刻时光,啃于书中,渐渐便发现自己已经和书融在了一起,书甚至成了我生活中的大餐,常常让我大快朵颐。啃书的境界,大抵需要的是忘我,读得忘记自己的存在。徜徉书海中,你会发现,书才是你的思想动力,才是生活的主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源于书中的,啃就是一种精神的补充和营养的汲取。读书必须要学会啃,唯有啃,才能沉于其中,才能更好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我有一好友,家里很少藏书,却满腹经纶,啃书啃到了废书的地步。每有书他便会立刻啃读,一本书翻来覆去地读,从前往后读,再从后往前读,从中间顿悟,再翻前找后贯通。这样读下来,书早已破烂不堪了,虽无法收藏,但书之灵魂却已摄取胸中。友人时常理直气壮地说,书不是摆设深藏的,而是用来啃读的。唯有啃出书的真谛,且消化成思想,才是读书最大的意义。啃书啃到废书,可谓读书读到了境界,人生读书莫过如此了。
□ 江苏 张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