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方向 给力量 蕴盼头

  每一年的两会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是国家和人民的盛会。在这里,民生大小事情都能成为会议议程,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交通……每一个议题都与每一个平凡的你我息息相关。

  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创业者、乡村教师等行业代表,了解曾经的两会在他们身上起过怎样的“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了解他们对今年两会的关注方向和对未来的职业不凡期许。

 

  创业者张翰林

  从两会中找到企业发展方向

  “2010年,我还在重庆上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我们那时候想着自己去创业的人并不多。我毕业后先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但两年后选择了辞职,走向生物制药的自主创业之路。因为自己不想这辈子就这么上班下班过一成不变的生活,也许我们80后都比较想要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吧。”张翰林说。

  正与记者交流的张翰林,33岁,一身西装,干净利落,刚结束完一个短期的出差,侃侃而谈的言语也难掩脸色上的疲惫。

  张翰林表示,自己是一个想到就去行动的人,辞职后马上找合伙人注册了公司,工商、税务、法律、财务、技术、销售等事项,自己开始都是亲力亲为、使劲琢磨。公司也从零开始,到后面慢慢有了一些效益,年营业额也有几百万了。

  “起起落落才是人生滋味吧。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做生物制药的人不多,所以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公司后面也因为找不到长远发展方向,没办法持续以好项目去提供给客户,陷入吃了上顿没下顿、步履维艰的境地。”张翰林言语间透露着无奈。

  据他介绍,2012年两会,是他创业的一个转折时期。“我很清楚地记得,在那年的两会期间,‘微创业’被反复提及,互联网作为‘微创业’的载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议对网络创业平台给予税收优惠。”

  那个时候,张翰林就去仔细研究这个“微创业”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了解到其是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也是一种鼓励自主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模式。

  “我是学工商管理的,知道做生意一定要在政策的支持下去做,而且很多时候,政策会成为你创业的一个机遇,好好研读政策是创业者要重点关注的事情之一。”张翰林很庆幸自己每年两会都会关注关于创业这一议题上的内容,并且得到了相当多的启发。

  在了解了“微创业”这个理念以后,张翰林结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将生物制药这个领域进行更加细微的划分,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为养殖业提供生物用药服务这个方向。通过两三年的努力,现在他所创办的企业已经有员工100多个人,年营业额达数千万。

  谈及对今年两会的期待,张翰林表示:“一如此前我们所预期,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被提及的‘科创板’‘创业投资’‘融资’‘减税’等关键词背后,透露出政府对2019年创业工作进一步支持的态度。”

  “每年的两会无疑都有风向标意义。今年两会我们又看到了政府对创业者的支持,这无疑也是给我们创业人的一份最美好的未来期许。”张翰林表示,在今年的两会中,自己已提取了国家对于创业者提供的支持“干货”: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

  “读懂这些政策,为企业和创业者所用,这不仅是创业者的利好,也是国家召开两会的重要意义。”张翰林说。

  代课老师李卫红

  从两会中汲取坚守乡村教育的力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1995年9月,听说我们村的学校要招聘代课老师,看到村里的孩子都光着脚去上学,我很心疼。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能读高中,都是乡亲们的功劳。所以自己就辞去省城一家工厂的工作,去应聘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 李卫红回忆。

  记者与李卫红相识已久,他是衡南县江口镇一所小学的代课老师。这所小学靠近耒阳市,距离衡南县县城60多公里,地处偏远,公路崎岖,条件艰苦。

  记者印象中的他,经常带着方框眼镜,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黑板上留下一行行漂亮的粉笔字,带领学生朗诵一篇篇课文,在昏暗的台灯下批改学生的一份份作业。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李卫红点燃一根香烟,坐在旧得发黄的办公桌前,看着窗外愣了一下神,转头说道。“鲁迅说得好啊,人只要活着,总是有精神追求的,要么在回忆中欢喜,要么在回忆中寂寞。我现在为孩子们做的事情,让我的回忆都是欢喜的,精神不寂寞。” 李卫红说,与孩子们在一起,这便是他这大半辈子感觉到的最大快乐。

  据他介绍,这里的孩子们都来自农村。226个学生中,有100多名建档立卡家庭的贫困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很薄弱。“但凡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都去县城上学了。因为我们这里的师资力量不行,真的应该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来基层为教育坚守。”李卫红说,乡村教育的振兴,是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振兴乡村教育,首先要留住学生和教师。我现在每天都在看两会,真心建议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对乡村学生在食宿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同时,更加注重职称、荣誉、奖励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新招聘特岗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并出台鼓励留任留教、城乡教师交流、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等措施,为乡村教育发展继续发力。”李卫红坦言。

  如其所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乡村教育发展不充分等短板仍然存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2018年有乡村教师290万名,而2015年有330万名,3年间减少40万名,乡村教师的流失问题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记者了解到,乡村教育问题也一直是历年两会关注的热点。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提议,国家应大幅度增加乡村教育专项财政经费投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扎根乡村教育;通过制度改革,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经费的统筹,并由中央财政加大对不发达、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持续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政策倾斜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乡村教师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李卫红建议,国家对乡村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乡村教育才能得以振兴。

  “李老师,如果不是您耐心地教育我,给我父母做工作,我可能早就辍学了……”“李老师,小时候看到您对我们的付出,现在的我也选择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李卫红给记者展示学生曾送给他的一沓沓节日贺卡,说这是他坚守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也希望国家进一步为这种坚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