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尖刀”袁楚平

  翻开岳阳市劳动就业局农村就业服务科科长袁楚平的手机相册,映入眼帘的全是帮扶户一张张生动又亲切的笑脸。
“这是仕洞村的小李。”“这是隔壁村的小张。”袁楚平和记者说起了这些帮扶户的故事,脸上露出了丝丝笑意……

“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
手机上的这个女人看着有些奇怪,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有些空洞地看着前方,让你找不到她的视线焦点。“她是刘彩霞,自招聘会上认识后也有好些年了。”袁楚平和记者说起了她的经历,刘彩霞的眼睛不好,左眼近视高达3800度,而右眼更是无法看到任何东西,在广州做月嫂的时候常常遭遇各种困难。
有一次,她在雇主家工作时,不小心把隐形眼镜掉了出来,看不清任何事物的她,只能跪在地上到处摸,可怎么都找不到。没了眼镜,她根本没有办法工作。雇主看到她这种情况以后,立马让她走人,连已经工作近20天的工资也没有补偿给她。
“她从广州回来以后,参加岳阳的一次招聘会。我发现她站在招聘岗位前,看起来有些手足无措,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后,得知她想联合几个姐妹一起创业。我就想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袁楚平说道。
记者和袁楚平一起见到了照片中的刘彩霞,她穿着修长的羽绒服,烫着整齐的头发,一见到袁楚平便开门见山地说:“袁大哥,可把你盼来了。”
通过袁楚平的帮助,刘彩霞已成功创办了岳阳市紫竹母婴家政服务公司。走进大门顺着引导,左拐就是上培训课的教室,里面还有10余人正在进行培训。
“我现在能有这样结果,真的特别感谢袁大哥,要不是他,我这半个‘瞎子’还不知道会怎样。刚从广州回来这边的时候,我真的是一无所有、举目无亲。袁大哥及时相助,给我带来了很多政策福利,我才能白手起家。”刘彩霞回忆。
袁楚平曾是某“王牌军”尖刀连的连长,戎马17载, 2013年底转业到岳阳,其后便一直与就业扶贫工作打交道。有多少失业贫困群众,怎么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是他最为关注的事。

“让她‘看见’我说话”
袁楚平的手机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软件,这天中午刚吃完饭,就看到他坐在一旁看着手机,一边比划一边在嘴里念:“你,想要,找,什么,工作?”
“您在比划什么,是对手语有兴趣吗?”记者问道。
“没有呢,我有一个帮扶对象是位听障人士。”袁楚平告诉记者,刚见到张可的时候,她在招聘会上用手不停地比划,用人单位无法理解她的意思,她急得一直“咿咿呀呀”却没有效果。
“她还是个小姑娘,刚刚20来岁。一开始,我们都是用笔写字的形式交流,后来我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还是得想个法子,让她‘看见’我说话。于是,我下载了一个学手语的软件,没事的时候就练练,现在已经可以和她进行简单的沟通了。”
这天下午,张可过来办事,袁楚平和她在走廊上用手语交流了起来。
“我觉得特别温暖,他学手语只是为了更好地和我交流,让我觉得他是真的很用心。”张可在纸上写道。
“我已经看好了一份比较适合她的工作,下次送她过去实地看看。”袁楚平告诉记者,只要求职者有找工作需要,他们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忙,直到满意为止。
袁楚平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以及求职者的求职意愿。为了给失业贫困户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他先后走访调研全市12个县区33个乡镇150多个村1100多家贫困户,收集一线需求意见,起草5份调研报告、7份就业扶贫政策文件。
去年,他还带领全市58家家政龙头企业,巡回开展“送岗下乡”活动,先后帮助3600多名贫困对象找到工作,摆脱了贫困。

 “一直走在扶贫路上”
“袁科长,您可得帮我的小工厂找点工人来呀!”云一筷业的创办人李志雄在电话那头说道。
“这个工厂开起来不容易,他们的招工需要一定要尽全力满足。不过现在工厂扩建了,也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袁楚平挂掉电话,笑着和记者说。
近3年来,在袁楚平的帮助下,岳阳有1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以上扶贫基地,有13家企业入选“全国千户百强家服企业”等。他坚持公平公正推荐,相关企业和服务对象送来的锦旗和传来的赞誉不计其数,但他却不为名所累,一心只想做好眼前事。
一个视频通话打断了正在电脑信息库里查找资料的袁楚平。“爸爸,已经下班了,你怎么还在工作呀?”“什么时候来看我和妈妈呀?”“你要早点休息!不然你的肩周炎怎么受得了?”原来是他许久未见的女儿,他看着还在读初中的女儿,温柔地说:“你放心吧,爸爸马上就下班了。”
“医院的针灸你都按时去做了吗?”视频那边传来声音。
“哎呀!忘记了,爸爸下班就去,你放心吧。”袁楚平边作着保证边安慰女儿。
挂了视频,袁楚平又在办公桌前忙了起来,边打电话边统计数据。“张姐,交通补贴拿到了吗?现在的工作做得还习惯吗?”这是袁楚平今天拨打的第60个电话。挂了电话,他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意。
办公室的时钟指向7点,袁楚平却没有下班的意思,继续拨通电话,生怕漏掉了一个扶贫对象。“这些成功就业的人,上班时间可能在忙,如果下班时间和晚上打的话,就不会打扰别人。”
“经常加班而且一个人生活,会不会觉得有些孤单、疲惫?”记者问。
“会呀,但是看着柜子里一摞摞整齐的扶贫档案,电脑里一个个清晰的扶贫资料夹,手机里帮扶对象一张张生动又亲切的笑脸,想着我一直在扶贫的路上,就不觉得累了。”袁楚平回答。
天色渐晚,办公楼空荡荡的,袁楚平和同事唱起歌来:“革命军人各个要扶贫,你扶我扶大家一起来……”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陈雪冰

袁楚平
中共党员,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岳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现任岳阳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农村就业培训服务科科长。他组织采集12.17万名贫困劳动力共706万条就业失业信息,建立岳阳市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并将信息录入省信息平台,为1.775万名贫困对象提供了精准就业帮扶。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获得优秀党员、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近30余项,2018年度荣获“湖南省人社服务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