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式暨养老保险降费形势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学者围绕未来30年的中国养老金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巡视员张浩认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精算报告》中有三个问题让张浩感触很深。“从全国来看,结余资金是逐步增多的,但是各省份发展不平衡,有的省份主要是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付,降费以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工作压力大;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组成当中,投资收入占比很少,财政补贴份额逐步增大;过去五年来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发展缓慢。”
张浩称,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8580亿元。养老基金投资有助于应对老龄化风险,增加制度弹性,可以为制度提供降费空间,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以及投资运营制度对降费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重点省份尽快启动委托投资。不仅要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投资,还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投资。
开始委托投资运营近10年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比较缓慢。2018年全国参加职工人数仅有2388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4770亿元。“未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启动,应该进一步加大第二支柱的推动和扶持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张浩指出,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第三支柱,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开始降低费率,养老保险制度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向多支付并重和综合发展转变。建立国家税收政策,支持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可以减轻第一支柱压力,也可以弥补第二支柱不足,满足人民群众对退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