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时代来临 “不务正业”也大有可为?

 中人社传媒记者 李娜

  今年,当就业碰上疫情,让已带有互联网基因的“零工经济”一词更加迅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释疑:零工经济到底是什么?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剧增,许多行业、企业压力很大,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各方对日益活跃的零工经济寄予厚望。但也有不少人对零工经济的概念仍十分陌生,看法也存着分歧。零工经济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商业模式?或还是原来就简单存在的打零工?
  零工经济(Gig Economy)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方式。
  简单地讲,零工经济主要是指劳动者以打零工形式,把自己的闲暇时间以弹性、灵活的方式转化为经济收入。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零工经济是一个工作劳动市场,而不是传统的职业劳动市场。它包括兼职工作、自由职业、临时工作、副业、个体经营,以及各种自由职业平台带来的诸多选择。”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也持有相似观点。他认为,零工经济是一种新型雇佣关系,平台将替代雇主,成为用工的主要连接体。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快递、外卖小哥,今年疫情期间,为解决用工难催生的共享员工,也是零工经济的从业者。而据了解,零工经济覆盖的人群远不只这些活跃在大众视野内的劳动者。近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了《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其中互联网营销师、小提琴在线陪练等职业,均属于零工经济的范畴。
 
网友:“不务正业”也大有可为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不少在线岗位。许多网友表示,如今打零工只需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只要有时间、有技能,就不愁没活干,收入也不比格子间的白领低。
 
@CTang :
  期望中国的零工经济早日发展的更加完善,这样就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和家人;也有时间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而不是在写字间里爬格子;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更灵活,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乔伊:
  互联网大佬们提供的零工经济模式,给了就业更多的想象和操作空间,在未来应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自己成为零工经济的受益者和行动者。
 
@向着太阳微笑:
  2020年的就业很难, 类似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这种零工就业正在以它灵活机动的方式为社会服务,这种灵活的岗位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珍惜:
       打零工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是零工经济这个倒是第一次听。在就业困难时提供一份低门槛有保障的工作,让更多人有充裕的时间从容地学习新技能,适应潮流变化,零工经济真是大有可为。
 
@橙子姐姐:
  打零工看起来不稳定,但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由。人都需要放风与流动,这种工作方式满足了人的这部分需求;其次工作状态上不受复杂人际关系的掣肘,工作回报上清晰公平,多劳多得。
 
观察:互联网让年轻人走进零工经济
  根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而这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密不可分。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机会,让零工经济的推广成为可能。 
  如今在长沙,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工作之余或者专职打零工。虽然面临收入不稳定、权益难保障的风险,但因为自由和便捷让他们成为了零工经济拥护者。
  95后徐晗2019年来到长沙求职,在经历几次频繁的变动工作后,她最终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她向中人社传媒记者表示,经过几次变动工作之后,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我喜欢自由不受限制的工作环境,打零工让我拥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徐晗表示,她目前在长沙可以同时兼顾三四份工作,因为大学四年积累和初参加工作的几次跳槽,让她拥有的新媒体运营、摄影、授课等方面技能已足够“独当一面”。“我目前手上很多活是通过58同城、Boss直聘、豆瓣等平台接到的,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相机,我的工作就能完成。”
  “我目前手上的活儿主要是为公众号的排版制作、长沙本地的活动拍摄以及网络授课。”她和记者坦言,现在打零工一个月的收入要远远超过自己固定上班时的收入。她还透露,长沙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她一样加入了这支可以多元化选择工作、随意支配碎片时间的零工经济队伍,甚至还自发建了微信群等,意在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记者通过在网络应用商店搜索“兼职、零工”等关键词,就出现了众多的零工、兼职平台。平台上,工种五花八门,从游戏陪玩到私人健身教练、整理收纳等等,不一而足。发布零工信息的人都配有照片以及收费标准,还有详细的点评和评分。
 
专家:劳动关系认定 劳动权益保护成新课题
  灵活性让零工经济拥有了较低的门槛,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风险。收入不稳定,劳动争议发生时难以维权,劳动者身份难以界定,劳动保险缺失……零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指出,如何保障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合理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等,正在成为一个新课题。
  目前,关于在线岗位灵活就业,争议较多的就是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劳务提供者之间既有签订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的,也有通过外包、劳务派遣等方式形成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但更多的是签订合作、承揽等协议来建立民事合作关系。“这就给司法带来裁判和认定的困难,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杨伟国说。
  专家建议,面对愈发复杂多变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需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新型劳动关系作出更加清晰的界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让社会保障更好地发挥作用。”(部分内容综合《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