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惧“卡脖子” 闯出“新路子” 引进人才推动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策聚才
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经济社会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要有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2018年至2020年,株洲市共引进科技创新人才942人,其中59人入选省科技创新人才,连续3年入选人数排名全省第二。在人才红利加持下,全市人才活力尽情迸发,在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近年来,随着“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湖南省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等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湖湘大地上迎来了八方英才。
承接人才政策红利,株洲先行一步。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新政30条”,在人才引进、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分配、成果转化、流动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向用人主体放权和为人才松绑。一方面,设立新引进顶尖人才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引进人才最高奖500万元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新引进高层次人才补贴发放等19个配套办法,形成了具有株洲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从2018年开始,株洲市持续开展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攻坚行动,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株创业。近年来,该市举办或承办“中国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人才峰会”、博士潇湘名企行、创新创业大赛、院士专家株洲行等重要活动30多场,先后有40多名院士、70多位知名专家、230多位博士前来考察指导和学术交流。统筹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营活动,吸引3500多名大学生参加。开展“名企名校双选会”12场次,吸引1100多人选择株洲。
相关负责人介绍,株洲市今年将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中国动力谷人才行动”的部署要求,加快健全人才发展及服务的体制机制。紧扣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开展人事人才服务专项行动,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多方引才
人才活力尽情迸发
株洲地处内陆,在自身区位、资金等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唯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才能在“引才战”中不落下风。从该市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看,除了全职引进外,还有项目对接、技术合作、聘用兼职等柔性引进方式,为部分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在株企业建立合作扫除了障碍。
2015年,和许多海归一样,陈斌回国后选择去北京创业。2017年8月,陈斌和团队研发的全国首个远程视频手语翻译平台上线,但也面临资金、市场资源、人才缺乏等困难。陈斌想到了回乡创业,恰好此时,株洲向陈斌抛出了橄榄枝,双方因此一拍即合。
2020年1月,陈斌被全职引进到株洲手之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人和CEO。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视频手语翻译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业务已拓展到北京、长沙、株洲、武汉、黄石、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城市。
“在家乡干事业的感觉真棒!株洲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家乡人民给我的支持和包容无法言语。”陈斌说,中国动力谷和北京中关村、美国硅谷一样,特别适合年轻人逐梦。
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声学实验室主任,燕翔长期从事厅堂音质、噪声控制、声学实验检测、计算机模拟等科研工作。2018年,他被湖南八方声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柔性引进担任技术顾问。截至2019年,该公司拥有国内首条智能空间声学体生产线,年产值超1亿元,共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7项。
“学校和研究机构放开了,教授们可以同时与多个企业合作,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八方公司负责人表示,大学教授和专家有团队、有设备,跟他们合作搞研发就等于做课题,可大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产业育才
人才质量无限提升
凭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株洲的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服饰、医药等产业对高科技人才引进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专业的人在专业的平台上做专业的事,才能发挥无限潜能。”株洲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只有突出产业对接才能保证引才质量,助力株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株洲时代新材的彭超义就是株洲“突出产才对接,保证引才质量”范例之一。他拥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很多地方都曾向其抛出过橄榄枝。最终,彭超义选择了株洲,于2019年正式加入时代新材,并在当年入选“省科技创新人才”。
入职后,彭超义主持突破了大型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系统设计、多途径抗冰、PTMVIP液相成型等多项技术。他还提出了环氧多重氟化策略,研制出全有机疏水复合涂层,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材料学科顶级期刊,标志着湖南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靠产业吸引人才、产业培育人才,株洲这方面动作频频。比如,组织全市重点产业企业参加第八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现场收到有求职意向的本硕毕业生简历近500份;通过推进校企合作,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加强对接,签订意向协议300余份;吸引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团、博士团来株洲实地考察和合作洽谈,助力企业引进优秀青年人才。
株洲市委人才办负责人称,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株洲将着眼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把产业项目建设与高端人才引进相结合,紧紧围绕加速十大重点产业体系建设引才。
服务留才
人才环境更加拴心
人才引来了,留住是关键。面对地理区位、政策、资金等优势相对不足的现状,株洲市选择主动出击,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在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王珠银和他的团队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并纯化近8万条环肽的基因合成。2019年11月,该公司完成A轮融资1亿元。2020年,与先声药业签订研发协议,标志公司研发生产的五肽完全库商业价值已得到市场认可。
作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株洲不仅向王珠银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费100万元,还提供专家别墅供其免费居住。2019年融资时,公司为其研发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王珠银坦言:“株洲都为我们想好了,我只要安心做科研就是。”
为解决部分高层次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株洲市颁布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就读实施办法》,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人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校或结合学校实际学位需求情况免试就近入学。此外,株洲设立了50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在人才引进、流动激励、服务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市民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实现人才服务“一个窗口、一次办结”。及时落实2018年度、2019年度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奖补经费1321.2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311.6万元。实施科技创新人才中期评估,核实省级人才项目落地情况,验收率达100%。各县市区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向企业传达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株洲将继续探索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让各方人才为株洲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
何春林 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