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财商素养 怎样避免智商税?

中人社传媒记者 张丹妮

  “1元学理财被骗近万元。”近日,央视报道的一则新闻将国内财商教育行业乱象推向了风口浪尖——不法机构以低成本、高收益为诱饵,层层设套骗取用户钱财,名为理财技巧,实为算计套路,尽管欺骗手段不算高明,但总有消费者受骗上当。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伴随着民众理财需求的升温,财商教育似乎成为了一片新蓝海。有的人认为这是投资理财必须学习的课程,而有的人认为它是另一种“智商税”,想要提高财商素养,怎么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不断被重视的财商素养

  “财商教育就是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从而‘钱生钱’实现财富自由。”财商教育是什么?这是“00后”大一学生小宋的回答,作为一名“基民”,他对理财这个词并不陌生。为了培养儿子的理财观念,去年小宋的父亲给了他1000元,试水投资基金,父亲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不能盲目跟随别人的操作,先学习再选择。
B站是小宋学习投资理论知识的主要平台,不少资深的金融从业者在这里分享基础知识、投资经验,不断的学习中也让小宋有了自己的思考。“刚开始我是带着‘暴富’的想法对待基金,但现在我的认知已经非常理性了。”小宋说,虽然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但目前他的账户仍处于盈利状态。
“小时候的物质条件不好,就算父母从不和我们诉说挣钱养家的辛苦,我们也习惯了节俭生活。但现在的孩子在优渥的条件中长大,对于金钱的态度、应用等都需要从小培养。”在“80后”石璐看来,财商教育不是单纯让孩子去学投资,而是让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她的儿子正在读四年级,虽然听上去离挣钱有点远,但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她就让其和钱打上了交道,考试有进步、完成一项家务……每个表现都会被量化成积分,1分代表1块钱,得到的积分可以兑换成现金或心愿。“在他自己的记账本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自己开支,今年他的压岁钱都由自己保管了。”石璐欣慰地说。

财商=理财?财商教育火热背后藏隐忧

  “一对一私教,带你赚回学费”“教你实现财务自由”“只要一杯奶茶钱,学会钱生钱”……财商素养不断受到重视的同时,“财商教育”悄然间成为了一片新蓝海。记者点进多个财商教育平台发现,在这片“海域”,低价财商课导流广告最热门。
这些课程效果如何?记者在某头部财商教育平台,花1元钱报名参与了一堂名为《揭开真相:为什么你一直富不起来?》的直播课程。
直播于晚上8点开始,直到10点半才结束,在线人数近3万。“怎么都在涨价,工资却不见涨?”“同龄人都在休息,你为什么学习理财”……整个直播过程中,主播以“心灵鸡汤”的口吻持续激发消费者通过理财赚大钱的欲望,并不断强调赚钱的唯一途径便是理财。依常理可知,市面上并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直播全程也未提及投资的风险。最后1个小时,主播集中介绍了其平台推出的财商教育产品,卖点便是往届学员的优秀投资成果。不同的产品价格从598元到1398元不等,不少观众在评论区表示已经购买。
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火热的背后有着隐忧。“财商教育侧重教育属性,不应涉及任何理财产品推荐与投资收益预期承诺。”业内人士介绍,财商教育平台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预期的营收指标,往往需要“招募”消费者购买高价课程,最直接的刺激方式便是夸大财商教育的收益回报预期,例如“上14天的进阶课程,就能赚取逾15%的年化回报”等等。消费者发现“上当”要求退款时,却被四处搪塞不给予任何回应,以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财商素养提升没有捷径

   “我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有过买基金的体验,少的几十上百块,多的投入几千上万也有,但基本上都是跟风买热门板块,最近基金市场震荡很多人追涨杀跌放弃了。”小宋看来,年轻人理财意识觉醒是好事,但如何不掉入盲目理财的陷阱、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提升个人风险意识更关键。但遗憾的是,他从未在大学选修过关于理财类的课程,也未听说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财商会伴随人的一生。”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芮萌表示,当下大众对财商素养存在一个误区,财商素养不等同于投资理财能力,培养财商素养也并非能在短期内实现巨额的投资收益。涉及金融知识与理财技巧“普及”的财商教育,应当全面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确保财商教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合规性,避免消费者受到误导。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等机构制订的《理财在线培训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正向社会征求意见,预计最快将在今年5月正式实施。《规范》提出,社会要积极倡导正确的理财观,鼓励促进相关机构营造科学理财的氛围,设计相应的理财产品,推广理财规划意识。同时相关部门表示,希望其能成为财商教育行业准入的新门槛,在源头上对财商教育机构合规性经营进行强约束,遏制越演越烈的行业乱象。
“财商教育应从较早时期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促进孩子财富管理意识萌发,比如为孩子开设压岁钱理财账户,以此为契机解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基金等产品的区别。大学里的金融学、财商教育相关课程应进一步细化,如作为选修课、拓展课,让更多有兴趣的人学习了解。”朱国玮说,未来大众财商素养的提升需要各方合力,任重道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