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走“新”又走心

——记湖南省人社厅延安学习之旅

中人社传媒记者  曾鹤群 巩如泉

  “在旱柳发芽的季节,我来到了延安,在窑洞前、淤坝上,呼吸陕北高原的空气,汲取跨世纪的思想营养。延安精神像延安的小米一样,养人。到过了延安,我已身强体壮,斗志昂扬!”湖南省人社厅延安学习之旅后,有学员发出了如此感悟。
圣地延安激荡英雄壮歌,锦绣潇湘深植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省人社厅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与“五型双一流”机关创建,创新开展了一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4月6日至17日,组织100余位党员干部分两批前往延安,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砥砺“勇敢任事、切实负责”的担当品质,校准前进的方向。

向往延安,党性锤炼精神洗礼

  为什么去延安?
延安诞生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其核心精神内涵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在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作为湖南重要的民生部门,省人社厅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和“五型双一流”机关建设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延安的党性锤炼是非常好的精神洗礼,人社人应该读懂、领悟、弘扬延安精神。”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说,前往延安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通过现场教学,近距离体会圣地,走进精神家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另一方面,是要把此次学习培训作为深入推动“五型双一流”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刻认识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是人社干部服务人民的时代要求,从队伍建设的角度去感悟延安精神,让湖南人社党史学习教育与“五型双一流”机关建设双促进、双提升。
湖南与延安虽然地理上相距千山万水,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血脉紧紧相连。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延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毛主席家乡人,湖南省人社厅很多党员干部均未到过延安,大家对走进这片红色沃土向往已久。
对此次延安学习之旅,省人社厅党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学习“四个一”要求:听好每一堂课,研读一本书(《中国共产党简史》)、分享一次学习心得、撰写一篇学习体会。厅机关党委、各党支部积极组织,每批学员成立一个学习班,设有班主任、班长、组长、联络员,确保学习“组织在、心不散”。同时,厅机关党委制定“五条纪律”,学习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严格疫情防控。厅机关纪委全程参与,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的若干规定》落实,确保此次学习之旅真真切切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在延安,汲取丰厚的营养剂

  4月6日中午,首批学员到达延安南泥湾机场,第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已悄然开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植被繁盛,一抹抹绿色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这是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现代实践。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不少学员不知不觉中哼起了歌曲《南泥湾》。一路红歌嘹亮,延安的现场学习之旅紧凑而充实,底蕴深厚的历史提供最丰厚营养剂。
窑洞门前学党史。在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学员们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革命家工作生活的地方,了解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父子情、南泥湾精神等。看到窑洞内简单的土炕、木桌、木椅、油灯等陈设,学员们陷入沉思,感受信仰给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力量。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城东有座宝塔,那里是举世闻名的宝塔山。全体学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大家思考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如何做到家国同构、身心同修。
张思德牺牲在延安,在他的雕像前,全体学员现场聆听延安干部学院老师教授党课《为人民服务》,进一步了解了其生平事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讲话的背景和内涵,也更全面地理解了党的根本宗旨形成过程。大家集体用湖南家乡话朗诵《为人民服务》,纷纷表示要像张思德一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观,埋头苦干,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学员认真聆听解说,时常停下脚步阅览各式照片、遗物、书籍等珍贵文物,详细了解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古田会议确定的新分子入党的五个条件、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防止资产阶级腐蚀、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等党的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纪律制度,认真反思党对曾经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刘振球、黄克功案件的处理。
书院里悟思想。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接受初心教育洗礼,学员们参观延安学习书院,领略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伟大力量,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增强自豪感的同时,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在梁家河村大家重走知青路,通过难忘梁家河初心岁月专题讲座,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了解梁家河精神是如何艰难探索在中国怎么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农村,领悟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深层次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告别延安,以学促行斗志昂扬

  白天现场学习、研讨,途中党史学习抢答,晚上研读书籍、撰写心得体会,延安学习之旅,学员们收获的是沉甸甸的精神食粮。
走进延安,感悟延安,大家收获感动。在观看大型红色实景历史教育剧红秀《延安延安》中,革命者的牺牲一幕让学员们潸然泪下。“走近了延安,我得以浸润在延安的文化里,延安精神已经开始浸染我生命的血液。”
有了新的认知。“小学入门,就开始学、背《为人民服务》。后来工作中,又学习了几十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文章思想的力量直抵心底。对伟人的伟大、战士的伟大、《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有了新的认识。”有学员在张思德雕像前沉思说。
进一步丰富了历史知识。“这次延安之行收获巨大,终身难忘。譬如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我是这次在延安才真正全面深入理解、体会到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38年,参加工作42年,这次延安之行应该是历次红色教育中收获最大、最刻骨铭心的。”有学员感叹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再到延安走一走、看一看、悟一悟。
进一步明白了延安精神的巨大价值。在杨家岭干部培训学院开讲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课大家非常喜欢。近三个小时的一堂课,革命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全场只闻笔记沙沙声。有学员在笔记中抒发感慨:“从国内到国外,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延安十三年到整个中国革命,从延安精神到中华民族精神,这堂课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廓清了我们的思想之问、学史之堵,这是馈赠给远道而来的我们最好的‘晚餐’。”
更深层次读懂了延安精神。有学员感言延安精神的源泉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本所在就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先进性,基础所在是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动力所在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势,灵魂所在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务实的工作作风。
更加深刻弄懂了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有学员细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工作生活的点滴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这里萌发,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在这里铸就,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在这里形成,执政理念、执政方法在这里实践……可以说,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的落脚点,也是他走向社会、服务人民、担当历史大任、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出发点。”
更加清楚人社人如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新时代人社工作,少不了政治方向、实事求是、服务宗旨、创业精神这四个方面要素的任何一项。而延安精神恰恰可以提供这四个方面的营养。”“把延安精神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我们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进一步在就业服务工作上发力。”“我们处室要深入推动‘五个一’的工作,精准把脉人民群众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最关心的政策、最切身的利益、最急迫的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
“我们要充分领悟延安精神内涵,做到以学促学、以学促思、以学促行。”唐白玉在总结这次学习之旅时说,学习践行延安精神,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人社党员干部要认认真真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思考“五型双一流”机关建设对新时代人社人的极端重要性,思考其与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争先创优,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彰显湖南人社形象。
延安之行,是一次寻根之旅、圆梦之旅,更是一次党性的大锻炼、心灵的大洗礼、思想的大升华。学员们纷纷表示,感悟延安精神,大家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伟大的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进我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三高四新”战略目标落实而努力奋斗。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