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 黄林凤
近日,不少HR在参与社会招聘会后纷纷发出“应届生都到哪儿去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也看不到几个应届生?”等感叹。是否越来越少的应届生选择去现场招聘,记者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状
社会招聘留给应届生的机会并不多
“现在的应届生都不愿意来参加招聘会,公司有招聘应届生作为管培生的人事任务,但是每次都比较难完成。”在省内某民营企业招聘会上,一民营企业招聘专员对记者发出“抱怨”。与此同时,在记者从旁边几家企业招聘方口中,却得到了“并不倾向于招聘应届生”这一态度。
“这些年来,公司招收的应届生很多都不能坚持在一个岗位上深耕,有些不能吃苦也受不了工作中的压力和委屈,导致离职率较高。”周娜是参与此次招聘会的企业招聘专员,她表示,其公司目前不是很愿意招收应届生。
此外,省内一家代表型民营企业的招聘专员周翔(化名)表示:“在社会招聘中,相比并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我们更倾向于招收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能直接上岗,这是很多企业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也使得应届生逐渐缺席社会招聘市场。
他分析,去年疫情期间,企业倾向于有经验的求职者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以BOSS直聘发布的《2020年春节后10天人才趋势观察》数据为例,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作为应届生岗位创造主体的小微企业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
转而备战国考和事业单位考试的应届生增多
“刚结束了湖南的省考,这几天成绩已经出来了,正在准备面试。在面试结束前,自己应该不会去招聘会找工作,也不会在线上投递简历吧,不想让任何工作的事让自己分心备战面试。”应届毕业生黄惠可表示,为了能在此次省考中顺利上岸,家里还支持了她2万元的面试培训班,她也即将进入全封闭的培训中。同为应届毕业生,刘霖表示去年因为疫情,就业形势严峻,看到大四的学长学姐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些碰壁的,加上国家又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考取事业单位,她也选择在今年的就业季专心备考。
今年三月份,人社部官宣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此后,部分省份人社部门也纷纷发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上调等信息。
“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一年来,应届毕业生确实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处境,所以国家对应届生给与某些政策上的倾斜也是为了解决严峻就业问题的妥善之举。只是这就让越来越多的应届生选择参加事业单位考试而暂时远离招聘会。”业内人士分析。
背后
网络招聘方式日益占据更大空间
“一边是线下招聘会应届生身影日益稀少,一边却是线上招聘中应届生求职者咨询不断。”有着10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张铭早已习惯了最近几年来的招聘趋势,对他来说,现场招聘会上的应届生越来越少,并不代表他们不热衷于找工作,而是他们作为互联网原生代,早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抢占先机。
BOSS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应届生朱捷钰手机里有近10个招聘求职专用的APP。除此之外,她的微信里还关注了事业单位考试网、高校人才招聘等近20个专业提供招聘信息的订阅号。“临近毕业季,我每天的节奏都是先打开招聘APP看自己挂在上面的电子简历有多少企业下载,有没有企业HR给我发面试通知;再打开这些订阅号刷几遍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朱捷钰说,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线下招聘会,她身边的应届生基本上都更倾向于选择通过网络找工作。
互联网等新型职业加速分流传统职业需求
面对社会招聘中不少企业介意应届生缺乏工作经验的短板,应届生们也在为自己“另辟蹊径”。利用课余时间去城市中的特色美食店、美妆店打卡,并拍下一支支vlog发布到自己的新媒体账号上,这是曲云从大三开始便坚持的一件事。用她的话来说,这是自己作为学生之外的另一个“副业”。如其所言,她也将这份副业经营得很好,收获了大批粉丝。“粉丝就是经济,一般来说,接一条广告,除去平台扣除的费用外,我能得到3000元左右的费用,一月下来收益上万较为轻松。”马上就要毕业的曲云没有去招聘会应聘的打算,而是决定将自己副业变成主业,更加用心地去经营。
应届毕业生们在引领着灵活就业和新兴职业的新潮流,也在加速社会对就业的新定义。近日,人社部又一次公布了包括企业合规师、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和调饮师等在内的18个新职业。基本上,人社部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定义一些职业,新职业的范围也日益变得广泛。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们在尝试和开拓新的职业版图,社会也在不断完善他们的权益保障。
未来
招聘双方需合力解决供需问题
采访中,朱捷钰也对记者提到一个困惑——即使身边一些应届生去现场招聘会也会出现空手而归的现象。对此,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常卓俊分析,应届生如果迟迟找不到工作便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应届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眼高手低。一直在就业市场上徘徊犹豫,这样会错过一些岗位,也会让自身自信心受挫,从而越发不敢去招聘现场投递简历,这也成为导致应届生缺席各大社会招聘会的一个原因。”常卓俊鼓励大学生可以多跑跑招聘会,多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等去交流,多方位地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再根据需求多考取一些专业技能证书,增加自身竞争力。
“企业也在不断转变观念,一些不愿意招收应届生的企业现在转而参与校招或者在社招中为应届生提供岗位的也越来越多。”张铭表示,企业培养应届生的人才培养的成本确实很高,但也应该看到他们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等优点,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也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必备。在他看来,要解决应届生在招聘市场日益减少这类供需问题,还需招聘双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