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创客”罗新亮 没有夕阳产业 只有夕阳企业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5年前,罗新亮辞去公职,在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开启茶业领域创业。彼时,该镇不少老百姓的家庭茶叶作坊或者茶叶工厂等,正由于资金投入大、人力成本增加、市场开拓困难等陷入难以为继状态。

  5年后,渠江源村已拥有“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迎来了2021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新化红茶文化旅游节活动。罗新亮则携他的紫金茶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此一步一步打造“万亩茶园亿元村”,让昔日人们口中的“夕阳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名片——

  罗新亮,男,1976出生,中共党员,湖南新化人,现为湖南紫金茶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其注重从产业上引导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曾先后获评2018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和“2020年全国优秀农民工”等。

  引进自动化加工

  使公司向现代茶产业跨越转型

  记者:您当初是奉家镇派出所的一名警察,为何投身当地茶业领域创业?

  罗新亮:我1996年来到奉家镇派出所担任民警。那时候,因为境内渠江源茶叶泡出来的茶香气很特别,亲戚朋友经常托我带茶叶回去。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唐毛文锡《茶谱》就有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而且,从前,渠江流域每个村子里都有茶园,每个乡镇都有制茶厂。

  只是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家庭作坊,没有形成规模。我亲戚当时还在奉家镇上办起了一家茶叶厂,流转百姓的土地种茶,也收购百姓的茶叶,但做了几年一直运转比较困难甚至濒临关张。

  当时我就想,自己和亲戚朋友都这么爱喝渠江源茶叶,它还有那么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茶厂怎么就在市场经济中活不下去呢?我想亲自下场试一试。

  记者:那您是怎样让茶厂起死回生,乃至让茶业在此越来越发展向好的呢?

  罗新亮: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我是半路出家,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我曾先后到福建、浙江、云南等地的茶叶公司进行加工技术和茶园管理方面的学习,到中国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省茶叶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参加培训和进修,并远赴港澳台、日本、韩国等地参观学习,以开阔视野。

  与此同时,我做的一个重要事情是新建了一栋4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用现代化的机器来加工茶叶。那时,全新化县域范围内的茶叶都还在实行手工或半机械生产,我率先提出和引进了专业的数字化茶叶生产线,让茶叶的品质标准化、生产现代化、机械智能化、环境清洁化,以保证茶叶品质稳定,并更进一步压缩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公司实现向现代茶产业的跨越转变。

  坚持有机化培管  让村民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记者:在大多数人眼里,茶叶似乎更多和“大自然”“有机”等联系,您公司的自动化加工与这些有矛盾吗?

  罗新亮:没矛盾。我们选择把公司和茶叶基地都建在渠江源村里,就是想要最大程度地与这一方得天独厚的山水融为一体。

  渠江源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贡茶区、名茶区,茶叶生长在海拔800~1100米地方,都是板页岩土壤且四面环山,气候温凉,雨量充沛,云山雾海,清冽幽泉,是国家AAA级景区,还被评为了“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

  茶叶确实不管是萎凋过程还是发酵过程,都是与大自然的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做出高品质的茶叶,我和做茶的师傅们在整个做茶的季节吃住都搬到了加工厂,不分日夜地守在车间,不停地观看茶叶的变化并据之采取下一阶段的工序。

  也正因为纯人工制茶难以确保每一批次产品的口感和滋味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同时引进了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让茶叶师傅们同时能够进行数字化操作,实现标准化与人工化结合量产。

  记者:除了在加工方面仍有茶叶师傅在把控,我们的茶叶生产还有哪些方面在延续有机特色吗?

  罗新亮:我们茶园的施肥、培管等一直都还是按传统方式来进行的。这一方面是我们茶叶生产有机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我们的茶叶生产是和当地老百姓休戚相关的,是能够让他们找到生活的奔头的。

  例如,茶园由于除草等需要,一般都应按时进行深挖,而我们的茶园每年都要请当地农民来帮忙,也都需要付出一笔相当大的费用。对此,不少人劝我可以两年挖一次或直接打除草剂,我则常告诉他们,只有做出好的产品,形成品牌,才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大家积极自愿参与了,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振兴。所以,我努力地拼博,也是在求一份心安。

  我给茶园培管工人开出的是120元每天的工资。另外,我们的茶园,有一部分是无偿交给农户代管,再无条件保底价收购;而在春茶期间,则会有近100位采茶工人上山采茶;没有种茶的村民还可以到我们的加工厂来打工;同时,还扶持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茶园以及吸收贫困户劳动力1000余人就业。

  致力融合化茶旅  望村庄成为“万亩茶园亿元村”

  记者:您刚提到“形成品牌,解决就业”,请问在品牌建设方面您和公司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呢?

  罗新亮:从唐毛文锡《茶谱》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优质奖章,我们新化红茶本来就是源远流长、荣誉加身。

  品质成就品牌,坚持有机、坚持创新是我们紫金茶叶的主要品牌建设之道。而我个人也常带着公司茶叶,参加国内外茶博、农博盛会,和同行交流学习。我们公司生产的“渠江红”红茶、“渠江贡”绿茶品牌连续多次荣获国家茶叶博览会和茶祖神农杯金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2019年,公司基地还获评全省100个绿色食品示范基地,渠江红被评为全省十大企业品牌和全省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公司的土壤和茶青也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检测。

  记者:今年5月,2021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新化红茶文化旅游节在渠江源景区启动,这也标志着渠江源茶旅融合发展受到了极大肯定。请问作为当地重要的茶企,您和公司在茶旅融合方面有何作为和未来计划?

  罗新亮:确实,茶旅融合也一直是公司在努力探索的发展之路。这些年来,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渠江红”“渠江贡”生态茶、渠江源紫金山庄民宿体验和渠江源茶文化主题公园三大品牌。

  由于茶旅融合发展,我们在带动部分农户吃“茶叶饭”的同时,也带动他们吃上了“旅游饭”,他们的土猪、土鸡、小颗花生等各种农特产品一年可卖得约50万元。

  对于未来,我希望把渠江源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茶园亿元村”。联合周边资源,将渠江源村的田、土、荒山等发展成高标准茶园,做一个全国高标准茶叶示范园和一个茶叶博览园;联合新化各大茶企,以渠江源为核心,建成国家级茶叶特色产业园,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实现农村综合体打下基础。

  我们也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推动下,在越来越多热爱大自然、热爱有机茶朋友的支持和追捧下,我们的新化红茶、渠江源景区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