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湖南人社局长谈就业与人才工作

中人社传媒记者 曾鹤群 巩如泉

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培训班开班第一课上,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以“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题,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社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并系统研究了如何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六大科学思维推进人社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过河”所需“桥”和“船”的问题。这为各市(州)、县(市区)人社局做好下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
关于如何做好就业和人才工作,各市(州)人社局负责人接受了中人社传媒专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正处于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人社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经济稳增长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保民生?

长沙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春山:

  抓就业工作需要人社部门根植民本情怀、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开拓创新,坚持科学指引。今年来,长沙人社部门靠前发力、主动作为,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93万人,同比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接下来,长沙人社部门将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保就业政策落地领导小组作用,推动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一揽子措施落地,把促进就业工作纳入市对区县(市)绩效考核、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

邵阳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黄兆勇:

  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坚决贯彻落实国、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十六条措施。将“十六条”涉及的内容细化成具体实施细则,以“一图看懂”等形式全面推送,努力做到服务对象既知晓政策内容,又明白享受政策的方式方法。将十六条措施分解成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明确责任科室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等,确保落实政策不拖延、不打折扣。

张家界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白波:

  紧紧抓住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机遇,实施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全市“六个一”(一杯茶、一片药、一条鱼、一瓶酒、一瓶水、一头猪)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群体重点行业专项培训,落实就业帮扶载体“三个一批”行动,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创三湘”活动,加强全市60个充分就业社区(村)、160个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网”“一微”“一端”,打造“张家界就业地图”,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近30万旅游从业人员稳岗就业,为办好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益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凤南: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益阳市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18条措施,下足政策及时雨,打出“降、返、缓、补、提、优”系列援企稳岗组合拳,全方位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岗位。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度,全面推行惠企惠民政策“免跑即领”“免申即享”“免证即办”,推动政策红利尽早释放,确保就业局势整体平稳。

郴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莫雄:

  不断加大政策调节力度,让就业者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一是“减缓”社保,为企业“挑担子”,延续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二是稳岗返还,替企业“撑场子”,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三是鼓励留工,引企业“迈步子”,对本地区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制造业以及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申请阶段性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

永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骆方方:

  围绕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这“一个目标”,聚焦市场主体和劳动者就业“供需两端”,完善就业资金风险防控、失业保障和预防、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三大体系”,坚持以产业发展引领就业、以搭建平台服务就业、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以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就业“四轮驱动”,全面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大力推进就业社保“三基六化”、充分就业社区(村)以及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优质民办培训机构规模,保障好各类劳动者权益,构建“1+N”大就业工作格局,促进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湘西自治州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石龙:

  目前,全州累计转移就业74.86万人,294家就业帮扶车间共安置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3.75万人。湘西州人社部门会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政策,落实落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岗位保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3条硬措施,努力帮助企业缓解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发挥政策效应,全力稳经济、稳就业、保民生。

  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社部门要如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衡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骏:

  围绕“三个聚力”构建人才服务生态圈,精心营造“雁系衡阳、雁栖衡阳”的“才聚盛城”。聚力打造“中部匠都”,突出抓好梯次人才招引,锻造优质专技人才队伍,打造“技能人才洼地”,切实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聚力建设“考试经济圈”,依托“衡阳人事人才考试”智慧考务平台,优化考试“全周期”服务体验,实现“雁聚衡阳”;聚力完善人才“留衡”机制,以“在衡企业家讲好创业故事,留衡就业者分享成长故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衡阳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株洲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庆:

  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把职称评定的自主权交给企业,帮助企业按己所需培养人才。进一步完善企业举才机制。对年缴税额达到一定程度的高成长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法人或者核心成员可直接认定为相应等次的高层次人才,直接享受“新人才30条”系列福利政策。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训技能人才规模。定期对接走访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市场紧缺工种动态信息,为初创小微企业、小巨人企业开展个性化、项目制培训。

湘潭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禹尚良:

  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入实施“十大人才行动”,聚焦湘潭实际,不断完善政策支撑;聚焦区域发展,着力引进各类人才;聚焦能力提升,大力培养各类人才;聚焦市场配置,积极搭建引才平台;聚焦机制创新,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聚焦精准服务,不断优化人才生态,扎实推进人才引进,不断开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生动局面。

岳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治学:

  立足全市企事业单位需求,通过协同举办“四海揽才”主题招聘,探索人才猎头服务,认真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多形式多渠道引进人才。用心相才,让人才脱颖而出。强化校政企合作,在大学中寻才;举办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大赛,在大赛中选才;公开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大业中荐才。真情助才,让人才活力绽放。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为专技人员在职称晋升上拓宽通道,解绑职数限制,千方百计为专技人才成长进步搭建更好平台和通道。

常德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兴国:

  坚持“两高”联动壮大人才队伍,抓好以高职称人才为代表的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达到1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1.9万人;抓好以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技能人才队伍规模达到60万人。坚持“两合”贯通优化人才供给,促进产教融合与内外结合,把人才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推动解决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坚持“两线”推进提升人才服务,线上线下组织人才招聘、开展人才培训、落实人才政策,推动形成了重视人才、爱惜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怀化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胡诗军:


加强与企业结对帮扶,引导企业适当提高待遇,实现以待遇留人;建立健全用工责任体系,用活用足企业员工福利待遇政策,实现以政策留人;通过工会、妇联组织各类工会、联谊、文体活动,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实现以感情留人。围绕“招”字添人才。深入实施“五溪人才行动计划”,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开展“智汇潇湘”怀化招才引才湖南高校行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72人。强化宣传引导,将企业用工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传递到乡(镇)、到村(社区)、到人,促进招工信息与求职需求互通。

娄底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波:

  “走出去”引才。今年5月,在长沙举行“智汇潇湘·才聚娄底”招才引智活动,组织229家用人单位拿出1886个引才岗位。“多渠道”招才。创新开展以集中组考和部门组考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今年全市招聘(选调)岗位计划共有 2227个。“链条式”育才。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涟钢发放湖南省第一本企业自主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保姆式”服务。创新开设“人事人才打包快办服务窗口”,将新进人员异动手续办理等4类16项业务整合为“一件事”,进行高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