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让“科创之光”闪耀雁城

  作为衡阳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衡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抓手,锚定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全省一流“科技港”目标,在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新征程中贡献衡阳高新科创力量。

  2021年,衡阳高新区在全省国家级园区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中跻身第三位,已成为衡阳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增长极。近3年来,衡阳高新区新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创新中心、创业中心、科创智谷、启迪之星等一批创新大平台,构筑了园区澎湃创新发展的强劲新动能。

  打造科创生态“聚宝盆”

  5月底,河南一景区启用首批便民核酸检测亭,科技范十足的“大白屋”赢得众人点赞。这些核酸检测亭中,有一批是由衡阳高新区湖南爱加住工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公司运营总监孙鹏介绍,核酸检测亭1.0版设在衡阳高铁东站,用移动板房搭建,使用期间,有医护人员提出,如果兼顾密闭与通风消毒,工作人员就不用穿防护服;如果可以装上空调,就能解决冬冷夏热的问题。

  了解情况后,爱加住工决定研发制造新一代核酸检测亭。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与完善,他们终于将现代科技完美地融入到人性化服务中,测温、扫码、对讲、手机充电等细节都得到了圆满解决。“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响应现实需求和解决社会痛点,主要得益于衡阳高新区优异的科创生态。”孙鹏说。

  目前,衡阳高新区以“众创空间社会化、孵化加速专业型、产业园区集群式”为脉络,贯通人才科创项目成长的物理承载空间,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孵化链条,打造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科创生态“聚宝盆”。

  在区域创新方面,衡阳高新区借鉴深圳、广州等地发展科技地产、科技园区的经验做法,建设科研楼、总部楼、科创中心、展示中心,将1491亩闲置用地进行集中更新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工业科技地产项目。在数字新经济建设方面,沿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高新电商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智慧医疗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布局电商、大数据、区块链、5G等一批新兴数字经济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地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

  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衡阳高新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及文化创意等6大主导产业,汇聚华为、中兴、富士康、中电集团等一大批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先后培育镭目科技、工业富联、万魔声学等一批高新技术核心企业。同时,积极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多种合作机制,与上海东方飞马旅在上海交大科创园采取“衡阳落地、上海运营”的方式实现项目培育,待项目运营成熟后逐步落地到衡阳高新区进行产业化。

  构建科创人才“大本营”

  2021年,海归博士王超峰通过“春潮雁聚”活动引进至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并成功与万魔声学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共同攻关耳机频响校准相关算法研究。

  “校企合作能够让我们将所学知识快速推广应用与市场化。我深刻感受到衡阳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始终践行创新首位、赋能衡阳的决心。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青年博士可以更好地为衡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王超峰说。

  相关负责人介绍,衡阳高新区近年来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雁阵计划落实落地,构建科创人才“大本营”,综合运用“UP模式”、柔性引才、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招才引智机制,重点引进“三尖”(顶尖、拔尖、荷尖)型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端科创团队。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引进湖南省“5个100”科技创新人才21位,签约引进59名海归博士;打造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上海交大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南华科创园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此外,与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推动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衡就业发展。

  目前,衡阳高新区已探索出“政府引导资金+人才团队+项目+孵化企业”成熟模式,让人才充分释放“产出效应”。依托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组建衡阳市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衡阳市光纤技术产学研管理有限公司,聚焦人才引进服务、纵项横项课题项目申报、实验室及检测中心运营、教育培训等人才工作业务,探索人才项目产业化、市场化道路,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全链条人才高端产业。

  拥有并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工作创新的保障。对此,衡阳高新区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配套政策,用于引进人才的专项资金累计达2亿元,建成总面积约6.9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同时,打造素质过硬、担当作为、务实高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进一步强化“管家式”服务意识,创新推出“驻企特派员”制度,选派多名科级干部派驻重点企业、联系人才团队,努力构建亲人般服务关系。对常住衡阳和不定期来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开展“一对一”服务,努力使其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播撒科创科普“金种子”

  “科技活动周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深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增强公众科技意识、提高国民科技素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营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及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衡阳高新区精心制作科技活动周主题宣传片,展现园区科创成果和风采风貌,同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广泛播撒科创科普“金种子”。

  在高岭办事处银山社区,衡阳高新区采取“科普+智慧社区”模式,利用宣传展板、集中学习、上门入户等方式,就高新区科创成果、科技法律、防范电信诈骗、消防安全、健康生活等内容进行宣传,多措并举创新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同时,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衡阳群众”,以青少年科技、地区特色科普等为主题,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网站等基层一线开展科普宣讲,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制作科普板报10块,张贴宣传图画120余张。此外,园区内衡阳工业博物馆、衡阳智造谷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科普场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并组织开展科普宣传、讲座与培训等群众性科普活动。

  “实践表明,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的预期效果。”衡阳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衡阳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贡献高新科创力量。”

  邓小山 廖承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