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 刘云燕
很喜欢鲁迅先生的《社戏》。当年,还是孩童的鲁迅先生和小伙伴们坐船去看社戏。“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读到这儿,不禁想起老家乡下的年戏,真是精彩绝伦。那一年,我恰好在家,妈妈欢喜地告诉我:“今晚村里有年戏。”我们急急吃过晚饭朝村西走,远远地先看到几团灯火,那里就是戏台。戏台在山坳的一片平地上,夜色中灯光璀璨,偶尔传来几声胡琴音。“怕是已经开演了吧?”我们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些,甚至小跑起来。
果然,戏台上已经出现穿着漂亮戏服的人物。戏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十里八乡的人们早已坐定,人群后面是密密匝匝的电动车、自行车,甚至还有拖拉机。他们坐在从家里带来的小木板凳或小马扎上,个个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对他们来说,这场戏就是过年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也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看戏。这是一场《三见御妹》,我最喜欢那个扮演御妹的女演员,仿佛天上掉下来的仙女。她的嗓音那么美,朱唇一启,声音嘹亮,像百灵般宛转动听。戏台上人最多的时候能有十几个,他们各有表情,戏服和妆容都不同,让人大开眼界。再看那些看戏的人,邻里的大伯、大婶穿着厚厚的棉袄,一个个随着剧情或喜或忧,还禁不住啧啧赞叹,唱到精彩处,欢呼声、喝彩声便不绝于耳。
月朗风清,天上的月亮弯弯的,似乎在微笑凝望着因为过年而沸腾的小山村。台下也有趁机过来做生意的小商贩,有卖糖人的,有卖爆米花的,还有卖糖葫芦的……孩子们央求着买上一个,边吃边看,似乎是对一年最甜蜜的奖赏。
待月上三竿,戏台上的大幕缓缓落下,人们似乎还沉浸在戏中,久久不愿离去。于是演员再次出现集体谢幕,人们才伴随着欢呼声和掌声,在一片拖拉机、摩托车的轰鸣声中逐渐散去。小小的山村,又恢复到往日的宁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