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消费“一号难求”
春节“降温”后该何去何从?
“没想到在小县城吃饭,还要排号等上一个多小时。”离开“到处都是人从众”的长沙,胡阳回到家乡华容县,想着约上好友去2022年新开的步步高·华容新天地商场聚上一聚,没曾想到哪儿都要排队。
胡阳感慨着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我们这儿现在有热气腾腾的夜市、闪烁如繁星的树木灯饰、跟随节奏涌动的音乐喷泉……家乡城镇化步伐加快,小县城也有大城市那味儿了。”
在胡阳看来,家乡能逛能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大家娱乐休闲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买一杯奶茶,和三两好友吃吃小吃,再看场电影,成了她假期消遣的极好方式。
记者了解到,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春运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客流总量预计超20亿人次。返乡潮带来了小县城堵车,也带动了返乡消费,“城乡消费迁移”在春节期间效果显著。
而日前支付宝发布的2023年春节消费观察也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金额相比去年春节同期(2022年1月29日—2月4日)涨幅近20%,涨幅超过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便利店使用支付宝消费支出金额同比增长20%~30%。
补偿式返乡带动“城乡消费热”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人们积蓄3年的出行意愿在这个春节集中释放,补偿式返乡需求大增。这波返乡热潮也让消费复苏的“春风”吹向了华容县城,尤其是餐饮市场借力“春节档”集中回暖。
“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这几天太忙了。”某奶茶店店员一边送上奶茶一边对记者说,“我们春节期间店内四五个人,都不太忙得过来。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乡,约上朋友聊聊天,大家也都喜欢点奶茶喝。”
线下排长队,线上外卖爆单。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仅店内坐满了惬意聊天的客人,还不断有外卖骑手进来取单。
一直在华容县城工作生活的王星也有明显的感觉,他说:“现在看电影‘一票难求’,去门店吃东西要排长队,线上点餐也明显感觉外卖骑手都送不过来,很多餐饮店都是爆单状态。”
为迎接新年“开门红”,某牛排店老板娘岳珊将开店时间提前到了大年初三,并早早地为每位员工准备了开工红包。经过一天过渡,店里第二天营业收入就上万元了。
“今年春节终于出现了像往常生意不错的情况。”岳珊坦言,能熬过疫情这三年着实不容易,周边有好几家餐饮店经营不下去,甚至被转让了几次。
2018年年初,岳珊与老公回乡创业,在华容县城开了第一家牛排店。彼时,“吃牛排”对当地人来说还是新鲜事儿,由此吸引了一大波前来尝鲜的顾客。但近几年,一方面受疫情的影响,再就是因为县城餐饮行业呈多样发展的态势,其店里产品更新速度慢等,生意已大不如前。
“但就这几天营业情况来看,我有点感觉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忙碌的时候。”岳珊自己也在店里忙前忙后服务客人。她家店还推出了新春套餐,以更优惠的价格来吸引更多顾客。
消费热情激活返乡创业热潮
“城乡消费热”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添了一把火。相关专家分析,政策红利、市场红利、人才红利都在向县城和乡村倾斜,尤其是三年疫情对市场经济带来改变,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迎来“返乡就业、返乡创业和告老还乡”三大利好,中小县城人口将会回流,有人口回流就有生意,县级消费市场大有容量。
“没想到家乡最近也有这么多奶茶,我发现本地一些小众奶茶店的出品还不错。”从长沙返回华容县城的陈先生说,“我明显看到近些年家乡发展起来了,以前大家都扎堆往外跑,现在发现回到家乡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宏亮就是2022年回乡创业的年轻小伙。他之前在外从事厨师工作,现在在步步高·华容新天地商场租了一个小店面,跟老婆一起做糖葫芦等小吃。
“之前不是春节期间,店内生意也尚可,平时我们主要的客源是附近的学生。”杨宏亮介绍,商场周边有所小学,平常在商场玩的小朋友也比较多,总的来说生意还不错。他此前也考察过大城市的店面,相较之下县城店面租金便宜了很多。为扩大销量,他还把自己的小店搬到了线上,在美食平台注册了账号。
谈及回到家乡创业,杨宏亮说自己其实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总有人说,年轻人就应该在外打拼,在小县城能有什么前途。”他曾想,自己在外打工也算稳定,但终究不能干一辈子,还是想回乡发展。但碍于面子,又一直等机遇,直到结婚后,他才最终跟家人商定回乡创业。
回乡创业发展正是好时机。记者了解到,春节前后,我省各地抓住有利时机争相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通过搭平台、优服务等举措,推动了一批湘商总部、产业、项目、资本和人才回归。
春节热潮“降温”后何去何从
“当春节返乡潮结束,小县城消费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客流和消费能力?”岳珊经商多年,她对此忧虑颇深。
这些年来,岳珊经营的小小牛排店也折射出的市场及消费情况变化:顾客多的时候需要预定才有位,少的时候一天只有一两桌客人。附近商场有家新开的自助餐厅,牛排、火锅、烤肉、海鲜、小吃等应有尽有,很多人愿意花75块钱去吃更丰盛的东西。她明白,自己“以量取胜”难以做到,更要以服务和品质打造品牌。
如今,“春节档”即将下线,在外的年轻人纷纷返岗,这部分顾客减少,但本地客人也有所增加。岳珊说,对于县城部分餐饮行业来说,就如牛排,不是“必需品”,但其社交属性很浓,往年来看,明显地在情人节、儿童节等是客流高峰。
记者还注意到,以往在一二线城市才能见到,被称作“都市白领标配”的咖啡也开始在县城“社交圈”崭露头角,仅华容县就有瑞幸、幸运咖、兰嘴兽咖啡等多个品牌抢滩。
不过,留住小县城的消费者,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相关专家表示,县域经济消费潜力巨大,但如何释放需要基于对消费产业链的科学研判、精准策略与强大的执行力。就如咖啡想借助县域经济起飞而实现“第二春”,必须要深耕县域文化,实现消费融合。拿长沙的茶颜悦色等品牌来说,虽然是看似简单的茶饮,但背后是强大的当地文化积淀,其深植当地特色文化理念,才更容易在市场落地生根。
谈及多年创业历程,岳珊对此也相当认同。她说:“在外打拼多年,我也想把大城市的消费文化带到家乡,但要充分融合当地人的文化及饮食习惯,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