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劳动力占比超6成 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资兴市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2012年下岗工人、生态移民等面临再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超过14万。当年3月,该市出台“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使新增劳动力掌握1至2项就业技能,让已从业者创业技能不断提升,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截至2022年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已累计培训9万余人次,农村家庭参训率达80%,全市技能型劳动力占比由10年前的不足10%上升至60%以上,提高50多个百分点。

让培训更持久、广泛地惠及劳动者

  年过40的陈霞没有想到,自己从学校毕业21年后还能有机会重返课堂,在一年半内两度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育婴师初级证书,月收入从1800余元增加到近4000元。
陈霞所在的高坡村是移民安置村,过去其一家四口的开销主要依靠丈夫在外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家庭开支增加,她也想找一份工作贴补家用,但苦于没有手艺,始终找不到合适的门路。
2009年,曾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的资兴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迫在眉睫。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小周介绍,2012年,全市就业人数高达20余万,其中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不足10%,全市8成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应运而生。通过整合人社、农业等15个有培训任务部门的项目和经费,实现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审批、统一培训基地、统一培训政策、统一跟踪管理。同时,加大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整合力度,每年确保投入约5000万元用于培训。“对于培训内容相关、主体重叠、时间相近的计划,我们通过协调予以整合,确保将资源用在刀刃上。”黄小周说。
健全长效机制,可以让技能培训更持久、更广泛地惠及劳动者,摸清适龄劳动力底数是其中的关键。为此,资兴市建立市、乡、企业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逐村逐户逐项登记录入8.4万余户19.5万多名16至60岁适龄劳动力信息,其中农村人口超过6成。以乡镇人社专干为主体,建立乡、村两级培养专干队伍,对适龄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培养专干定期走街串户上门宣讲动员,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创业重点群体推荐培训课程。
“培训送到家门口,就近择业有门路,越来越多群众吃上了‘技术饭’、端稳了‘就业饭碗’。”黄小周表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已不仅仅面向第二产业培养人才。“凡是有益于一、二、三产业发展提质的人才培训,全部纳入这一工程。”

瞄准需求提升培训针对性和适用性

  “整合培训资源,汇聚优质师资。”资兴市职教中心主任齐振煜介绍,该市协调包括职中、电大、劳动技校在内的10多家机构职教资源成立市职教中心,与市职业技术学校合署办公,具体负责教学工作。从省内外聘请31个专业领域的48位专家组成讲师团,形成了以市职教中心为主、18所乡镇农校和培训基地为辅的职业培训网络。
齐振煜说,“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刚启动时,曾举办过一次以养殖农户为对象的培训课程。“一开始参训养殖户热情很高,然而上了三五次课后纷纷推托家里有事不来了。”
“部分学员反映授课内容过于偏理论、轻实践,有些内容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齐振煜表示,从那以后,他们坚持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开设电焊、汽修、酒店服务、家政服务、病房陪护、育婴等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订单式’培训精准输送人才,为企业打造了一支专业检修队伍。”湖南华润电力检修公司培训部门负责人谢艳芳对此深有感触。“一名合格的检修员需要跟着师傅学习一年左右方能独立上岗。”谢艳芳说,由于学徒期间待遇相对偏低、工作内容相对枯燥等,企业技术类员工流失率长期居高不下,以至于每个月都要招聘新员工,培训难题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得知企业需求后,“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湖南华润电力检修公司共同制定联合办班教学方案,利用周末开展检修学徒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谢艳芳表示,企业技术类员工月度流失率从过去的0.9%降至0.3%以下,技术团队规模从500多人增至900多人。
近年来,资兴市着力打造“企业下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劳动者点单、政府出资买单”的“四单”培训模式,致力于实现与培养服务对象需求对接精准度高、培训主体素质提升度高、社会服务贡献度高、就业成功率高的“四高”目标。2022年,该市共培训劳动力4013人次,其中紧缺工种培训2572人。
为解决农村群众集中培训难、白天培训时间少、课堂培训接受慢等问题,资兴市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合作,大力推行线上培训与线下管理相结合,方便农民群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截至2022年底,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已形成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两大类课程,累计开设专业70余个、培训班1300多期。

推进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有机衔接

  “一证在手,就业无忧。”2021年6月完成初级育婴师就业技能培训后,由于没有相关资质和实践经验,陈霞投出的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不过,在顺利考取育婴师(员)初级技能证书后,立即有客户向她表达了聘用意向。
齐振煜表示,在深入探索“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过程中,资兴市持续推进技能培训、鉴定、就业有机衔接。过去,各县(市、区)学员办理职业资格等级认证需要本人到郴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场完成,鉴定流程繁琐,申办周期较长。2012年10月,省人社厅同意在资兴市职教中心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接受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郴州市人社局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由郴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履行日常管理职责。
“家门口就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乡亲们的培训意愿更高了。”黄小周说,新举措为学员平均节约3至5天时间,大幅降低了他们的交通、食宿等开支。对于暂不能下放县级市办理的电工、焊工、叉车驾驶、装载机驾驶等特种行业职业资格等级认证,学员可在郴州市主管部门认可的资兴市内场地完成培训,然后直接到郴州市指定考点参加考试。截至去年年底,资兴市已有逾4.1万名学员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关等级认证。
2012年以来,资兴市城镇新增就业6.9万余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余人,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余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6万余元增长到2021年的3.5万余元。2015年12月,省总工会在郴州召开“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资兴经验”。2017年12月,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全省深入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要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紧密结合,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申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