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平
央视网近日刊发《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评论文章,让“孔乙己的长衫”跨越世纪后再度走红。而其间的燃爆点则是所谓和当代大学生“共情”,诸如“如果我没读过书,那我就能当一个……”“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慢慢我发现它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等。
其实,这种所谓“共情”,其间到底有多少是长期累积,有多少是临时起意,有多少是好玩宣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长衫”绝非彼“长衫”。
百年前的中国处于“最差的时代”,封建复辟、军阀混战、殖民觊觎、革命蔓延,北洋政府统治者走马灯似地换,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包括孔乙己在内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于自己的前途应该都是迷茫甚至是绝望的。何况孔乙己接受的还是“一个茴字有多少种写法”之类如同自娱自乐般过时的教育,他的“长衫”成色如何可想而知。
而如今的中国则可以说处于“最好的时代”,风雨兼程70余载,政治持续稳定;改革开放40余载,整个社会百舸争流,不断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成为技术工人,可以凭借技能端稳饭碗,攻坚克难;如果成为专技人才,可以凭借知识坐稳板凳,开拓创新。他们的“长衫”成色与孔乙己的相比,该已是天差地别。
当然,“孔乙己的长衫”再度走红,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大学毕业生的深造焦虑、就业焦虑、住房焦虑、薪酬焦虑等客观存在,但也正是这种种焦虑从另一个方面映照出这个群体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寻求上进的心态。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家人、朋友、社会有何理由对他们施加诸如嘲讽、打压、关门之类有“抛弃”嫌疑的行为呢?
不放弃,不论是送快递还是做保洁,都可以成为人生的一段宝贵经历,放空之后再出发,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一名自己开心、家人安心、社会放心的孜孜上进大学毕业生。不抛弃,家人和朋友默默支持、永远陪伴,政府和社会积极扫清各种障碍,出台政策措施聚力支持,扩大就业容量、强化就业服务,全力以赴让大学生“人才红利”在各个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看到长沙24岁的“猪猪女孩”孙卓上热搜了吗?人家正在用“数据”养猪和圈粉。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江苏种地的魏巧了吗?辞去中科院工作、返乡创业的她,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有知识武装的大学毕业生,不抛弃,不放弃,一定能为新时代360行增光添彩甚而成为新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