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塘村有个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农家小院,门上挂着刻有“大渔山舍”字样的木牌。院内绿草茸茸,月季花、风铃草、绣球花、风信子竞相开放。每到周末便热闹起来,来这里的客人或赏花、看书,或打牌、聊天,或烧烤、品食,享受着田园式的慢生活。
这间小院是荣笑几年前精心打造的作品,也是她招待八方来客的创业基地。在她的用心和努力下,小院的生意越来越好。
今年34岁的荣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后来即使在城里谋了一份工作,也依然向往农村的生活。2017年,她有了创业的想法,对父亲说:“要不我们把小院和杂屋改造一下,办个农家乐如何?”
荣笑开始规划,很快,一张设计蓝图便诞生了。正当她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时,父亲却迎面泼了一盆冷水:“改造资金从哪里来?”
荣笑壮着胆子做了一个决定:人工工资用现金支付,采购费用靠信用卡支付。为节约经费,很多事情她都亲力亲为:二手市场淘家具,为木器打磨、刷油漆,上山挑泥土、沙子,用车拉回砖、瓦等。改造那段时间,她每天下班后驱车40公里,往返小院查看改造进度、沟通改造方案。
改造后的小院面貌焕然一新,杂屋也被分成了阅览区、品茶区、棋牌区和手工艺体验区。荣笑拍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引得大家纷纷点赞,称之为“最有文艺气息的农家乐”。预约前来度周末的人越来越多,“大渔山舍”开始声名鹊起。
原生态的用料加上家传的烹饪技术,荣笑做的一桌土菜令众多客人垂涎三尺。她还别出心裁策划晚餐烧烤等活动,让大家玩好更吃好。
2019年,荣笑刚做完肺部结节手术没多久,新冠肺炎疫情接踵而至,“大渔山舍”一度濒临歇业。
荣笑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她安排父亲去学校食堂打工,掌握一些做菜技巧,再结合农家菜的风格制作客餐,意外地将山舍的餐饮水平推向了新高度。她坚持包场定制的运营模式,方便客人无负担地享受农家生活。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渔山舍”在疫情期间营收逆势上扬。
前不久,荣笑趁着淡季对小院做了升级,进一步美化房屋,她还在院里种上更多花草。当疫情对生活的影响逐渐消散,小院订单也源源不断,就连“六一”儿童节的档期都早早被人预订了。
刘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