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长沙畅谈“算”力 助力湖南加“数”前进

  日前,冯康科学计算奖签约活动暨湖南省计算数学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从今年开始,该奖项将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颁发,湖南教育出版社成为冯康科学计算奖的唯一资助方。
这是继华罗庚数学奖后,又一项数学大奖结缘湖南。此次签约将集聚更多中科院院士、海内外华人数学家助力湖南数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交流,吸引更多湖南学子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投身数学,壮大“计算湘军”队伍。

两项数学大奖为何都结缘湖南

  早在199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便牵手中国数学会,共同设立该协会三大奖之一的华罗庚数学奖,专门奖励在数学领域有杰出学术成就的中国数学家。时隔30多年,又有一项数学大奖——冯康科学计算奖结缘湖南。
冯康,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物理学家,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科学计算奖于1994年由中科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设立,1995年首次颁发,旨在奖励在科学计算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年龄不超过50岁的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每2年颁发一次,自2011年起每次最多遴选2位获奖者人(海内外各一名)。目前,冯康科学计算奖已举办14届,共有32人获此殊荣。
作为数学大省,湖南先后有多位数学家斩获该奖项,当天出席活动的8位获奖数学家代表中就有5位湖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袁亚湘是1995年首届获奖者之一;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湘潭大学原党委书记黄云清是2005年获奖者;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林波是2007年获奖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莫则尧是2011年获奖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彧虹是2015年获奖者。其中,袁亚湘还是冯康的学生。
近年来,湖南先后出版由知名数学家领衔主编的中学数学教材和一大批数学学术专著、数学科普图书,聘请包括中科院数学院士团队在内的国内一流权威数学专家研发国标版中学《数学》教材,长期稳居国家教材方阵前列。2010年,湘教版《数学》教材(初中繁体版)被引入台湾地区,开创了大陆教材进入台湾地区使用的先例。2017—2018年,湖南出版承接我国第一个文化援外项目,为南苏丹定制数学教材。
一批批由出版湘军精心策划编撰、由知名数学家领衔主编的数学教材、数学学术专著、科普图书,引导青少年感知数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励一代代年轻人向数学学科奋进。正因如此,数学家们与青少年越走越近,与湖南也建立了深厚情谊。

一场培养数学人才的“双向奔赴”

  “这是一场值得计算数学界纪念的盛大聚会。”莫则尧如是说。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张平高度肯定湖南出版对冯康科学计算奖的慷慨赞助。他表示,今后该奖项将能吸引和奖励计算数学领域的更多中青年优秀学者。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玻说:“这是双方对中国数学学科的荣誉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冯康科学计算奖必将在培养数学人才、促进数学学科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发更多的数学精品力作,举办论坛讲座,让更多青年学者和青少年感受大师风采、获得成长启迪,促进数学领域合作交流和应用发展。
袁亚湘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个湖南人,很高兴看到湖南省对数学事业的大力支持,在取得很好成绩的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应用数学学科发展,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交流,吸引更多湖南学子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投身数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长刘新民表示,今后要不断加大对华罗庚数学奖、冯康科学计算奖两个奖项的支持力度,并借助它们结识更多的数学家,开发更多数学精品力作,全力弘扬数学文化和伟大的数学家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我国数学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活动当天,组委会特别为32位历届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颁发纪念章。袁亚湘、包刚、黄云清、张林波、莫则尧、汤华中、戴彧虹、郑伟英等8位代表现场领取纪念章。
在签约仪式后举办的湖南省计算数学发展论坛上,袁亚湘、江松、张平等多位中科院院士分享了自己在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经历和远见卓识,并重点围绕“湖南计算数学的发展成绩”以及“数字未来的努力方向”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为广大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领域研究和工作的青年朋友提供经验指导和发展建议。
袁亚湘说,在计算数学领域,湖南的实力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今后,湖南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交流,重视人才培养,为更多年轻研究者提供机会,培养“计算湘军”后备力量。
戴彧虹认为,湖南人敢为人先,创新性强,可以在计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上重点攻关,为重大应用项目发挥作用,助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云清认为,湖南正在加快构建制造业创新体制,推动企业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而计算科学可以这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这些真知灼见饱含着广大数学家对湖南数学学科发展和产业应用的期待和关注。围绕在他们的身后不仅有32位历届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奖者,还有更多计算科学领域的数学家们,一代又一代数学研究人才将为“数字湖南”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磅礴动力。
当前,国家超算长沙中心、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视频超算中心等不断加速研究,世界计算大会永久落户长沙,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筑巢”湖湘大地。计算数学作为交叉学科已渗透到湖南科技创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产业更新换代的全链条各要素。
新征程上,湖南对数学科学和优秀数学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通过合作,湖南将依托全球华人数学家人才队伍,锚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宏伟蓝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数学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应用数学学科发展,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交流,为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