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便士里觅月光

□ 天津 屈梦媛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初读毛姆的名作《月亮与六便士》时,我也和大多数读者一样,被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为理想不顾一切的精神所震撼,进而反思自己是不是为梦想付出得不够多。然而今年拿起这本书重读一遍后,我又有了新的思考。
作者的书名取得绝妙至极:月亮高高挂于夜空,代表美好而遥远的梦想;六便士俯拾皆是,代表世俗、琐碎的现实。很多人都羡慕斯特里克兰能勇敢地从俗世走向心中的“月亮”,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实现了艺术与生命的交融。但生活中多数人和我一样普通,他们或许没有惊世骇俗的才华,也没有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梦想的勇气,既无法摆脱现实的责任,又不甘舍弃心中的梦想。也许,大多数人对这一问题的最优解,就是在琐碎的烟火日常中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在俗世浮沉中热火朝天地拼搏,顺便抬头仰望皎洁的明月。
我有一位朋友从美院毕业后,迫于生计进入自来水厂工作。对于这份与专业、爱好南辕北辙甚至可以说枯燥的工作,他从未抱怨或敷衍过。上班时,他兢兢业业,多次在年终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下班后,他回到家中,练书法、画工笔、读书、篆刻,作品时常参展获奖。生活中,他是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微信朋友圈时常看到他分享携妻带子观展、郊游、逛游乐场的照片。
月亮与六便士之间,人的活法各有不同。正如毛姆本人所说:“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对社会尽的义务,对自己的要求,才是决定这一切的由来。”行走在人世间,我可以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履职尽责,在生活里悦纳自己、拥抱周围。或许在六便士中寻觅月亮是大多数人可做的选择,可谁又能说热气腾腾的琐碎生活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