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集聚 活力迸发
助推长沙生物医药产业不断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长沙围绕自身特色确立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其中生物医药(含基因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尤为突出,已成为全市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随着《长沙市生物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不少企业正谋划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
长沙生物医药产业是如何做到大量引进、培育和留住人才的?对此,行业内三位人才代表分别作出了回答。
量身定制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临床加科研的模式,让我能尽快实现对眼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攻读硕士期间,姬尚丽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教授有过学术交流。在唐仕波的建议下,姬尚丽选择转战眼科领域读博。
刚开始时,姬尚丽的内心还有些忐忑,不知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定位。读博期间,她经常与唐仕波共同临床看诊、实验室分析验证。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师资阵容强大,许多行业大咖及眼科亚专科专家纷纷加入,并配有专业心理指导老师,让姬尚丽能够完全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
“爱尔眼科在设备平台建设、经费等方面的巨大投入,以及医院丰富的患者样本,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医院临床看诊,了解不同眼科病例的表现症状,再对亟待解决的难点进行实验攻关……眼下,姬尚丽已是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医院联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在职博士后。她认为,在爱尔能安心沉淀下来,全身心地投身于眼科科研事业。
全面打通从本科到博士后全链条人才培养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医教研平台建设,形成“多院、多所、三站、三中心、二基地、一平台”的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类似这样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培育人才模式,如今已经在长沙很多企业建立起来。“平时长沙各医院之间交流很多,尤其是眼科的学术交流领域对大家都持开放态度。我可以借助爱尔的海量临床样本数据优势,与同行们探讨不同的学术难题。”姬尚丽说,长沙开放合作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更好地实现了产业资源合理配置。
事实上,长沙的人才政策以及房价洼地对于企业留住人才非常有利,这让和姬尚丽一样的年轻人纷纷选择长沙作为事业发展的大舞台。截至目前,姬尚丽已获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
发挥优势 多岗位历练人才成长
近年来,长沙依靠有利政策、人才聚集、良好基础等优势,逐步构建以研发为先导、以制造为核心、以流通和医疗健康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完整医药产业体系。许多医药产业链上的企业都以此为契机积极培养人才,壮大科研技术队伍。
“最近项目正处于建设关键期,每天我都得在现场盯着进度。”作为一名在生物医药领域工作有12年的专业人才,尔康制药副总经理、国家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辉的日程基本上排得满满当当。无论是在实验室进行产品研发,还是生产基地检查成品质量,他总会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2011年,从暨南大学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的王辉来到长沙加入尔康制药。起初,他在药品车间从事技术工作,随后便负责产品生产的技术管控,并参与淀粉胶囊的研发。通过不同技术岗位的历练,王辉逐渐掌握了药物的合成、提纯工艺,由其参与研制的8个不同品种药物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成功由实验室少量加工到实现规模化量产。
据了解,尔康制药在发展中对于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像王辉这样的技术型人才经过多岗位学习,熟悉、掌握药品整个研发、生产工艺,并将这些经验带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去。
“单一从事药品研发实验容易使人产生局限性,对市场的药品应用不敏感。多岗位历练让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能够多线性地思考问题,在原辅料、制剂、中医药研发生产上更贴近市场需求。”王辉说。
“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完备,来这里发展相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更具有潜力。”2018年,王辉被认定为长沙市C类高层人才(省级领军人才),享受到长沙给予人才交通出行、子女就学、购房等方面的红利,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留在长沙发展事业的决心。他表示,自己很享受和同事们一起研发的过程,未来希望利用好长沙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继续在原辅料、制剂领域取得更大成果。
把舵导航 老带新培育青年人才
27岁时获得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随后远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求学,又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深造;1999年,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医院血糖仪……面对过往成就,三诺生物首席科学家蔡晓华淡然处之,而他目前对自己的定位是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人。
2012年回国后,蔡晓华在走访中发现国内血糖市场尤其是高端血糖市场基本被国际品牌垄断。他下决心打造出领先的血糖检测中国品牌,便带领年轻的研发团队一步一步突破相关难点。最终,由其研发的“金”系列血糖监测系统一上市便成功占领市场。
前不久,三诺生物刚刚取得国家三类注册证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成功突破了三代电化学传感器的技术壁垒,其产品具有低电位、不依赖氧气、干扰物少、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在与国际血糖监测大品牌产品比较中,多项监测指标数据处于领先水平。
其实,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的技术研发在三诺已有多年。研发团队和蔡晓华一起解决过各类棘手问题,不少年轻人正是从实验室上千次反复验证、仪表和计算方程反复临床实验对比中得到学习、成长。尤其是在血糖检测系列产品研发过程中,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研发平台,加上不同领域人才协同交流,使得科研成果快速实现转化,参与其中的专业人才收获满满,且有效提升了科研团队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稳定不断地培养人才。”这些年来,蔡晓华带领团队人员不断创新研发,为人才梯队发展“把脉导航”。他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科研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科研人员,为企业培育创新后备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如今,一系列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POCT(即时检验)产品问世,正助力三诺生物完成血糖监测领域“点、线、面”的布局。
“未来长沙在人才体系建构中要留住本地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外地湘籍人才、合理柔性引才、返聘国外退休的技术主管等,吸引各路人才在长沙安居乐业,不断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蔡晓华建议。林洛頫 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