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 刘璋景
每年暑假,不少学生都会利用假期来实习。然而,自身经验不足,加之缺乏劳动合同意识,自身权益极易受到损害。
日前,长沙的赵同学向《民生追问》栏目反映,今年5月,班上的几个同学通过中介机构找到了一份在长沙某健身机构的兼职工作。在此期间,同学们为公司拉回了近3万元的业绩,然而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却拿不到工资。
兼职两个月工资未兑现
“招人的时候说得挺好,一天工作6小时,每个月底薪+提成,没想到干了两个月一分钱的保底工资都没领到。”对于自己的实习经历,上大二的赵同学很是郁闷。
小赵介绍,今年5月1日,他和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通过网上的一家中介机构介绍,来到芙蓉广场附近的春阳健身会所,从事销售助理的实习工作。
“因为还在上学,并未考虑签订相关劳动合同。”小赵告诉记者,老板当时向他们承诺,每月底薪2500元,此外还有销售提成。
小赵心想,工作比较清闲,也不耽误白天的学习时间,便欣然答应“上班”。然而,工作一个月满后,老板不但没有发工资,还突然在工作群里发布了一则任务信息,要求新入职的实习人员每月必须完成3万元的销售业绩,否则就没有底薪。小赵说:“公司规定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很难完成,但是我们都非常认真地去发展业务。通过努力,3位同学在2个月的时间内,共签订了5万元的业绩。”
7月8日,春阳健身会所通知小赵等3位同学,因为他们的业绩太差,所以没有保底工资,只给了3000元的业绩提成。小赵等同学认为这和当初公司招聘时的说法不一致,提出不能接受这样的结算方式并选择辞职。
和小赵一样,今年大四的小顾也有过被拖欠工资的遭遇。去年年初,小顾在一家影像制品与器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工作了半年的小顾发现,公司经常拖欠实习生的工资不发,并且有时会要求无偿加班。
在采访中发现,像小赵和小顾这样的“学生工”不在少数,绝大部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都由于工作时间短、涉及资金少、怕惹麻烦等原因最终选择了沉默,自认倒霉。
学生维权之路并不轻松
大学生假期实习或者兼职工作,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上还不视为就业,用人单位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因此一旦发生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情况,很难快速有效地维权。
7月18日,小赵等同学再次来到春阳健身会所,公司负责人显得十分不耐烦。“公司有要求,员工必须带来利润,才能有钱发工资。”该负责人表示,小赵等同学在上班期间,公司为他们提供了食宿,还按规定给了业绩提成,不存在欠薪的问题。
当天下午,记者与小赵等同学一起来到了开福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咨询求助。相关负责人称,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因小赵目前为在校生,对其反映的拖欠报酬问题不予立案。
同时,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虽然不予立案,但是该公司涉嫌在劳动用工方面的不规范之处,他们下一步会安排劳动监察人员上门对之进行检查。“我们会将小赵的问题一并告知公司,让公司妥善处理他们的报酬问题。”
“近期不少大学生遇到了暑期工欠薪问题,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林艳芳律师建议通过法律诉讼,也能帮助学生维护合法权益。学生在第一时间向始发地劳动保障所(劳动关系)或司法所(雇佣或合同关系)反映;若还未能妥善解决,可向上级部门提请仲裁或司法仲裁或诉讼。
专家建议:应尽快完善兼职保障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由于双方地位悬殊,协商、调解程序便成一纸空文、有名无实。而民事诉讼程序启动难,争议解决过程耗时长,难以及时解决这一特殊的劳动关系,因此很多大学生最终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对此,省人大代表毛铁认为,当前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许多大学生为了积累经验而走向社会从事兼职工作。因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大学生在从事兼职过程中,自身劳动权益经常受到侵害。随着大学生兼职从业者数量的增加,受侵害的程度还在不断地升级。因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大,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大学生打工者劳动权益保障相关规定,或对《劳动法》条款进行适度修正,以将大学生打工者的权益保障纳入相关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学生如何避免在实习过程中踩“坑”?毛铁建议大家尽量寻找正规企事业单位投简历,可以避免实习陷阱。另外,越大的平台,可以学习和接触的东西就会越多,“如果实习的内容只是重复一些没有含金量的工作,实习就没什么必要了”。
毛铁说,在当前保就业和稳就业的政策目标指引下,行业协会和一些公益的中介机构,也可以收集相关企业的实习信息,通过正规的渠道,向大学生群体发布和推介。避免大学生在复杂的就业市场上,由于自己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被欺骗,或者是由于信息差,而耽误了宝贵的实习时间。
新闻链接》》》
最新骗子套路,千万别上当
随着大学生兼职市场的不断扩大,也有众多的不良商家和骗子打着招财骗钱的旗号钻了空子。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时,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容易踩到各种“坑”。
1. 超高薪水的兼职工作是骗局
有些兼职平台会在招募信息中夸大薪资,但实际上会让你花一些钱作为“报名费”或“入会费”,然后模拟面试,之后再寻找各种理由不支付辛勤劳动的工资。大学生在看到过高的兼职薪资时,一定要警惕。
2. 要求提供抵押物或前期资金的兼职工作是骗子
骗子会以兼职为名诱骗你为他/她提供前期资金或抵押物,然后就会消失。该类骗局通常以“做文化用品”的兼职为幌子。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的兼职都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3. 强迫销售不合理的产品
很多公司迫使你销售不合理甚至存在欺诈性的产品,如果你拒绝,就会失去兼职机会,这是典型的诈骗。大学生在工作前要仔细研究公司的产品线和业务模式,不能去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