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不必对技校生“出圈”感到意外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技校生却成了“香饽饽”。近日,一篇《技校生的就业季:多个饭碗,等一个人》的报道,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报道中,记者走访多所技工院校的招聘现场,感受到企业转型升级后对技能人才的渴求。一些行业巨头开出丰厚的薪酬待遇,顶岗实习期间月薪达4000~5000元,转正后可过万元。连明年才毕业的实习生,企业都抢着要,起薪4500元以上,有些企业开出月入万元的高薪。
  实际上,技校生“出圈”并不意外。一边是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带动了技能人才市场需求的蝴蝶效应,技校毕业生一抢而空、一票难求成为新常态。而另一边,技工院校纷纷响应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新时代强音,主动拥抱变革,紧密贴近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如此,技校生一毕业就能迅速适配岗位需求,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这样看来,对于还未毕业就被企业高薪“瓜分”的反向操作也就不会感到稀奇了。
  然而,在技工类毕业生就业火爆的背后,还应当看到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和技校生生源匮乏形成的强烈反差。不得不承认,现今依然有不少人对技工院校戴有“有色眼镜”,认为只有让孩子上大学、拿本科学历才能挣面子、有出路,上技校不过是落榜生的不得已选择,是差等生的自留地。于是,技校的每年招生季就成了“游说季”,炎炎夏日,学校组织教职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之计,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拉人头”。
  实际上,无限崇尚“匠人精神”的德国,背后是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尊重。据了解,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这也是以技工为主体的德国制造享誉世界,促使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的一大原因。
  眼下正是技工院校报名录取阶段,笔者认为家长应树立正确择校择业观念,轻视技工教育、将技校生一棒子打死的想法无疑都有失偏颇。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技工院校紧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需要,技能型、实操型人才深受企业、社会追捧,是市场作出的必然选择。笔者期待类似“出圈”效应成为大众心中“理所当然”的那一天能早一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