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以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世界电容器之都”蓄力赋能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被称为“工业大米”。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电容器产业被誉为“信息产业晴雨表”。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益阳从兴办国有电容器企业、培养出一批电容器行业领军人才开始,产业“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

  日前,益阳信维电子科技产业园暨MLCC投产仪式举行。该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以上,致力于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一站式服务,达产后将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MLCC研发生产基地,为益阳在争夺“世界电容器之都”博弈中争取了主动权。

  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有底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去年年底,中共益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将益阳打造成为“世界电容器之都”。今年5月,益阳市出台《益阳市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现全市电容器产业统筹发展、协同共进。今年10月8日,该市出台《关于实施强中心城区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壮大电容器特色产业集群,引导高成长性企业扩产增效,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截至2022年,益阳市拥有电容器生产及上下游配套企业10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总产值201.39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国电解电容器35%以上的市场份额。谈及益阳电容器产业优势,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技术专家频繁提到三个关键词——人才、科技、环境。

  “人才是我们的最大优势。”龙岭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负责人符蓉介绍,益阳电容器产业有一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国有企业走出来勇闯市场的技术人才,他们在电容器行业从计划转向市场化之初就开始精耕细作,如今有的成为资深技术人员,带头突破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有的办厂兴业,带队开疆拓土,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近年来,益阳市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5条”和“支持产业人才20条”,为产业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全市集群企业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共18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个,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7项,各类专利技术70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00项。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安兴电子、鹏程科技等先后与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城市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及广州二轻研究所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省重点实验室等,为电容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科研力量。艾华集团与中南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协作研发中心并成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2年,艾华集团通过创新型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升工业市场占有率,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营造良好环境方面,益阳市接连出台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2月,《益阳市打好“发展六仗”实施方案》印发;4月,益阳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执行力提升年”行动方案》《关于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方案》《关于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把开展“三项提升行动”作为打好“发展六仗”的主抓手,着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让人才活力与企业前行同频双赢

 

 

  从3700元起步的手工作坊发展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电容器产品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全球行业前列、支撑起庞大的电子工业,在世界电容器生产领域中,“艾华”这个名字无疑是响当当的存在。

  电容器虽小,技术含量可不低。纵观艾华集团的“电容革命”,第一次是耐超高纹波和耐超强冲击电流的铝电容器技术,第二次是缩体、抗雷击、长寿命的铝电容器领先技术,第三次是“腐蚀箔+化成箔+电解液+铝电解电容器”的完整产业链,让企业从此具备了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垂直整合能力。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支撑。从董事长、党委书记艾立华1985年创办电容器厂算起,艾华集团如今已发展成全球前四、国内第一的铝电容行业龙头,在湖南、四川、新疆以及江苏等地设有7家工厂,拥有4000多名员工,而企业人才流失率不到2%。

  秘诀何在?成立以来,艾华集团秉持“建百年企业,创幸福艾华”愿景,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为人才构筑最坚实的“堡垒”、最温暖的“娘家”,让人才收获幸福。

  “堡垒”支持人才放手创新拼搏。在打造全国首家“5G+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中心”平台的基础上,艾华集团开展“以一联十”活动,以每名党员人才为核心,组建11人攻坚共进团队,从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设计制造、工艺改进等方面凝心聚力、同向发力。

  “娘家”助力人才持续成长进步。实施“人才成长工程”,高标准打造艾华学院、“华馆”,组建优秀讲师团,从精神、知识、技能上源源不断为各类人才输送“营养”。注重以“双培工程”建立和储备人才梯队,把优秀骨干人才发展成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人才,70%以上的党员担任主管以上职位,65%以上党员人才实现内部晋升,吸引2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艾华入党。

  不仅如此,“娘家”还让人才“走得远”“过得好”。艾华集团着力打造“五星级工厂”,实施关心关怀“幸福工程”,让每位员工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收入有提高,实现工作顺心,吃、住、休闲、教育不发愁,幸福感满满。企业为员工提供了1000套带电梯的员工宿舍,子女就学除报销至高中阶段学费外,考上大专、本科和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将分别获得2000元、3000元和5000元、10000元奖励,“李运仙爱心基金”也持续对困难家庭予以帮助。

  益阳市持续优化的人才政策也为艾华集团的“幸福”注入了源头活水。“近两年人才新政出来之前,政府都会找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收集人才引进意见建议。”艾华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唐婵娟介绍,益阳市接续出台的“人才新政25条”和“支持产业人才20条”,服务对象更具体,更贴近企业和人才实际需求。集团现有人才梯队中,60名人才获得首批企业人才补贴,总额达50万元。未来,企业所在的赫山区将依托铝电解电容器产业集群,实施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三年行动,在产业人才扶持、研发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提供更多精准有力的专项政策支持。

  如今,艾华集团每年生产数百亿支电容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工业控制、车载、5G基站、家电等众多领域。随着益阳市全力启动“世界电容器之都”建设,艾华集团将是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牵引者。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资源连通联动,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活力与企业前行同频双赢,艾华集团将以人才自信推动企业、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