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平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早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卓越工程师培养,首先需要坚持不懈。工程教育作为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领域,始终承载着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重任。一名工程师的培养成长,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精进技术、技能的过程。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建立完善、迭代更新相关培养机制和政策措施,让人才培养、使用适应和促进工程实践、科技创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其次,需要向难图强。工程师是为解决问题而生,如本次荣获国家表彰的3位湖南卓越工程师万步炎、易小刚、胡建华,在各自细分的工程领域,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坚持向难图强,成为“问题解决大师”,取得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我们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全方面当好他们攻坚克难的后盾,持续营造见贤思齐、敢闯敢拼、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
再次,需要永葆信心。从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到复兴号列车跨越山海,到“算天”“算地”“算人”的“天河”超级计算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帮助中国赢得面向未来发展的自信心、主动权。对于广大工程师而言,更要在开展崇高表彰之际,“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卓越工程师培养没有终点,需要久久为功。致敬卓越工程师,是以榜样为引领进一步激发奋进的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更多工程师持续向“卓越”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