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 邓宇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日前闭幕。迎着新年扑面而来的春风,踏着改革奋进的铿锵脚步,省委、省政府赋予长沙的新战略、新定位、新使命“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正日益清晰。
2023年,长沙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3%,并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创新要素资源正加速向星城汇集。会议期间,围绕全省上下如何形成支持合力,助力长沙扛起省会城市担当,高质量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这一重要议题,代表委员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将基础教育优秀人才纳入省级人才政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日益重视,各省市已经从争夺高校人才延伸到基础教育领域。受不同地域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影响,我省部分优秀竞赛教练流向了北京、浙江、江苏、广东、重庆、海南等地。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谢永红指出,优秀竞赛教练的流失将直接影响我省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强大的后备生源和系统、科学的培养,培养跟不上将导致有潜质的学生提前变向,放弃竞赛之路。”谢永红建议,政府要尽快将基础教育优秀人才尤其是竞赛教练纳入“湖湘青年英才”等省级人才政策,盘活存量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妥善用好人才;学校要多措并举建设高水平教练队伍,充分调动竞赛教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有效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为学科竞赛教练等优秀人才提供资助和奖励,弥补学校资金投入的局限性。
“要依托省市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设立‘学科奥赛名师工作室’,将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全省‘县中振兴’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每年给予工作室专项经费支持,由优秀竞赛教练领衔,带动一门学科(领域),引领一个团队,建设一批资源,结出一批成果,辐射一个区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在全省形成梯队,提升全省学科竞赛整体水平。”谢永红说。
为有潜质的人才和企业提供成长平台
“对企业来说,在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品质保障等方面都要不断做强。长沙有自主创新的传统,也集聚了很多高精尖技术人才,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我们有这个底气。”省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南大学教授朱建新表示,企业要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体系,持续完善创新研发体系,积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目前,山河智能旗下的长沙市特种工程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绿色能源开发、轨道维保施工领域等“专精特新”装备,积极打造满足国家级重点工程实施所需的专项设备。“一定要有国际化视野,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朱建新认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离不开高水平科研人才和科研机构的助力。“政府可以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高端人才,吸引他们在长沙集聚,把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本地产业结合起来,形成特色型发展路径。”
朱建新表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为一些有‘苗头’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企业提供好的平台,让它们茁壮成长。”他建议,为一些有国际化视野、有一定创新研发基础,但不一定马上能发挥关键作用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打造一个国际化集聚平台,使企业创新成果能就地转化,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发挥更加长远的作用。
校企协同推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企业处于从生产型向研发型的“破竹”转变阶段,此环节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人才。省政协常委、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潘安练建议政府加强对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和支持力度,在配套建设资金、园区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重点倾斜,引导高校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他看来,要加强未来新兴产业的谋划布局,顺应国际发展时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才能走得更远。他建议政府针对未来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政产学研金”融合创新生态建设。通过布局未来产业基金和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积极引导科技研发资源和战略科技力量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倾斜,引导一批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化能力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未来产业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
为解决长期以来高校原始创新和企业需求严重脱钩的问题,长沙市提出了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引育、扩能、升级企业研发中心,但目前还存在“重引进轻培育”等问题,尚未全面调动企业主动联合高校设立校企研发中心的积极能动性。对此,潘安练表示,政府应发挥组织优势和资源配置杠杆,以原始创新为引领,对标国内外创新政策案例,高起点、高标准制定长沙模式的校企联合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支持政策和管理规范,发挥重大科研项目的桥梁作用。
延伸阅读>>>
长沙做好这件事 “高端人才”成热词
“人才是第一资源,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离不开高端人才支撑。”“要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座城市,成为城市的‘归客’。”两会期间,“高端人才”成为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长沙市代表团多位代表发言的高频热词。
“我理解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至少有三重深意:技术研发着眼全球,代表国际尖端水平;汇集全球精英,特别是顶尖人才;产品及解决方案放眼全球市场,满足世界各地需求。”省人大代表、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吕新伟建议,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加入。“他们可以在长沙工作,由政府为其提供医疗、子女教育等支持;另一种更为普遍的方式是,这些人才加入以长沙为研发中心的全球研发分部,每年定期来长沙工作一段时间。”
“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开局起步良好,且已初见成效。”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谢卫东介绍,长沙各类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他建议进一步支持长沙在先进计算、北斗等领域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同时,还需出台专项配套政策,促进创新要素良性流动、有效汇聚。
省人大代表、长沙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宋天翔指出,长沙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前三,但相比一线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不足。他建议,首先要推动文娱产业建设,让年轻人都爱上这座城市;其次要深挖科研资源,积极对接本土院士,引进外省院士团队。此外,还可以发挥本土高校学科综合优势,持续深化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