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盘活稳就业 共富建设惠民生

  2023年,汨罗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岳阳市系列部署和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将“引乡友回乡 促家门口就业”作为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用心用情引回更多乡友投资兴业,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条创新促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据统计,全市已投产运营“家门口就业”中小微企业项目91个,带动就业2757人;新增个体经营户2080户,带动就业5259人;新增家庭作坊120个,带动灵活就业591人,共计带动就业8607人;在建“家门口就业”项目31个,预计建成后将可带动就业2115人。

 

  紧握“三大家底” 资源信息活态化

 

  一是调研人力资源。市委办公室年初印发《汨罗市2023年就业和人力资源状况大调查活动方案》,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等情况,在全市挑选27个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人力资源和就业状况大调查活动,对屈子祠镇双楚村等4个行政村进行麻雀解剖,市级领导联村走访,市委书记朱平波、市长林恒求带头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逐户调查,打造了一支市、镇、村信息员队伍。经统计,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35万人,其中已就业25.3万人,有就业意愿未就业8450人,无就业意愿8.9万人,无就业意愿人群中因照顾家庭未就业5.9万人。通过全面掌握全市人力资源特征和富余劳动力状况,力促“富余劳动力”向“富裕新动力”转变。二是盘活闲置资源。结合“三资”运作改革,对全市范围内闲置地块(含宅基地)、民房(含农房、房屋)、村小、村部、国有土地、厂房等农村闲置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出闲置资产521处,共计56万平方米,将有流转意向的闲置资产充分盘活,作为乡友回乡创业的主要阵地。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将闲置资源进场登记、挂牌流转,实现全程安全可控,现已盘活闲置资产148处,共计24.4万平方米,让资产“闲置”变“增值”。屈子祠镇乡友吴立满盘活闲置的伏林村程林小学,成立湖南蓝墨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粽子产业,公司占地3600多平方米,稳定务工村民达80余人。白水镇三星村引回乡友马波,投资300万元盘活闲置的闵家小学资产,创建文熙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年产值5000万元,带动家门口就业104人。三是广联乡友资源。各镇安排1名党政负责干部分管,将此项工作列入村(社区)高质量发展年度绩效考核,每名党政负责干部认领3~5名寓外乡友“结对子”,主动联系交流,上门服务、真情感召。镇村组建“乡贤协会”,明确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引乡友回乡 促家门口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利用微信群、“屋场夜话”、数字乡村小程序,通过节日走访、屋场交流、牵线搭桥等途径,广联乡友能人,保持常态长效,建立健全乡贤乡友信息库,全市共收录寓外乡友信息1863条,今年引回乡贤返乡创办企业59家。

 

  强化“三大引领”同频共振白热化

 

  一是目标同向,敢闯引领敢为。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制定下发《汨罗市“引乡友回乡,促家门口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镇每年引进2家以上乡友回乡投资创办企业,3年内全市新增15000个家门口就业岗位的奋斗目标。编制《政策汇编口袋书》,汇集人社、税务等15个部门单位91条优惠政策,从项目用地、劳动用工、税费减免等全方位予以支持。二是乡友同心,乡音引领乡情。按照党建引领、市场引导、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三送三解三优”活动,各镇党政负责干部认领乡友“结对子”,各村成立“招贤引业”小分队,主动联系、全面交流、上门服务、真情感召,选派懂政策、懂业务、懂农村的镇村干部一对一联系辖区内企业,当好信息传递员、关系协调员、项目服务员,促进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全年已有48名乡友返乡创办企业并已运营,11名乡友返乡创办企业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基地同创,共建引领共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乡友桑梓情怀,保障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家庭作坊协调成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来料加工、网红餐饮、直播带货等业态经济,全力促进产业增产、群众增收。培育了文熙食品、力森电子、蓝墨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可常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的“家门口就业”项目。市委决定,根据吸纳就业人数、利用闲置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权重指标,年内评选10个“共富工程”、2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镇”、10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村”,给予100万元奖励。

 

  聚焦“三大人群”就业增收多元化

 

  一是“合作社带农户”,力促流转土地农民就业。针对加速土地流转、实施“小田改大田”后释放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现象,采取“合作社带农户”模式,吸纳一批能工巧匠,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引导其在一产上再就业,带动合作社产业健康发展。如罗江镇山秀村引回乡友朱彪创办岳阳广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4350亩,打造优质稻等农作物种植基地,带动稳定就业50余人。二是“车间+计件”,带动家庭妇女就业。鼓励乡友在村兴办电子制造、食品加工、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设置代加工点、带回部分流水线等形式,运用计件计酬、弹性作业等灵活用工方式,消除“就业难”掣肘,实现“企业开在村里头,就业顾家两不愁”,广泛吸纳家庭妇女家门口就业。如汨罗镇汴塘村乡友何建华利用空闲房屋发展庭院经济,创办电子配件厂,带动附近20余名女性劳动力灵活就业。三是“小老帮大老”,吸纳低龄老人就业。针对50~60岁有就业意愿、缺就业空间的低龄老人,引进养老等社会服务型产业,发挥老人更懂老人的情感优势,吸纳低龄老人从事护理、管理等工作,带动低龄老人就业。如罗江镇引回乡友黄平盘活原镇政府办公楼,成立湖南省天颐健老年养护公司,吸纳40余名低龄老人从事护理、管理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