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 刘璋景
“你家报了什么项目?”“跳绳4分钟能跳多少?”……随着中考体育考试临近,中考体育培训的生意日渐火爆。一些考生及家长寄希望于增加训练强度,甚至搞“突击训练”来提高成绩,但专家称这样很可能不会有大的提高,过度运动甚至可能导致损伤,建议考前保持好心态,才会有可能“超常发挥”。
中考体育培训生意火爆
“深呼吸,脚步别乱!”“该加速了,冲刺!”……
3月23日下行4点,在贺龙体育馆外场的一条跑道上,刘爽及其他10多名学生正在跑1000米,不远处的看台上,几名家长认真的注视着场内的训练。
刘爽是天心区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他的文化成绩不错,体重有些超标。为了在体育中考中拿个好成绩,父亲为其从网上报名,参加了中考体育培训班。
“ 每周六上一堂课,周一到周五则按照教练的要求在家里进行体能锻炼,拍视频打卡。”刘爽告诉记者,“目前上了大概8次课,之前垫排球1个都不能完成,现在已经可以完成32个了,达到了排球项目满分的标准,接下来我要主攻的是1000米跑。”
“身边好几个同学都在外面加训。”训练场边,一名初三学生的家长说,孩子距离满分还差一点,所以就报个这个突击培训班,利用最后的时间冲刺。
在贺龙体育馆,类似的中考体育培训班还有多个。记者看到这些培训基本都是小班制,每班最多不超过15人。
“现在排课,从上午到晚上,都停不下来。”一位培训班的教练表示,进入3月以后,前来进行中考体育培训咨询的特别多。“有些学生及家长感到蛮焦虑的,生怕考试过不了关。”他表示,之前他们的学员一直在50人左右,进入3月中旬以后激增到近200人。
中考体育培训生意火爆,打开大众点评、美团或小红书等平台,热度更为直观。以大众点评为例,输入“中考体育培训”关键词,就能跳出3万多条搜索结果。
仔细翻查,相关机构的培训内容大多将“中考体育培训”作为主打产品,基本以综合能力提分项目应试技巧为主,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节课不等,甚至有培训机构打出“训练一个月,中考体育拿满分”的广告语。
体育类校外培训需加强监管
“中考体育分值占比越来越高,对体育培训机构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沙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何旭鹏介绍,早在3年前,长沙市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培训场地、培训设施等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业资质方面,执教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高等教育学历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学历,并至少持有八种相关规定证书的其中一种。培训场地方面,线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自有或租赁与培训类别和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开展培训教学的场地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米,并明确提出室内培训不得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
然而,这种要求并没有强制性,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行业内很难有效执行。根据长沙市体育产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沙大约有500家体育培训机构,呈现两极化趋势,“一种是已形成规模的体培机构,剩下的大多是‘家庭作坊式’”。
一位体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有些“陪练班”甚至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现在很多大的体育场所都能租赁,然后找几个老师,能拉来学生就开班了。还有些私人教练,提供上门服务,在小区上课。”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目前中考体育培训机构的教练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学校体育教师、健身房私人教练,也有体育专业的学生。
一方面是激增的备考需求,一方面是野蛮生长的培训生态,监管部门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呢?何旭鹏认为想要规范体培行业,关键是抓好“资金”和“安全”两大行业痛点,而目前最好的手段是数字化,筛选出符合从业要求的机构和人员,实现对机构、人员、办学场地、资金等全方位监管,“所有体培机构都须将授课资金放入监管专户,一课一销”。
小提示>>>
小心突击训练造成损伤
体育中考“陪练”热辣滚烫,效果恐难称心如意,家长要保持冷静理智。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体育教研组组长钟琴认为,像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不懈地训练。体育中考的目的是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增强体质。故体育培训,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为追求考试分数而突击训练,会让孩子在文化课负担之外,新增体训负担。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体育,由于焦虑,过早地给孩子报了中考体育项目培训班,长期单一的技能训练磨去了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这有违体育项目进中考的初衷。钟琴介绍:“有些家长觉得学校迟迟都没有开展项目训练,会因此感到紧张,其实家长是多虑了。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教学步骤,只要跟着学校的节奏来,是没问题的。新标准之下,中考体育满分难度大,练起来很辛苦,追求绝对的满分其实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
近期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门诊接诊的患者中,中考考生越来越多。长沙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阳春华提醒,在所有的运动损伤之中,足踝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踝关节是重要的承重关节,更容易出现损伤。孩子足踝的肌肉、骨骼发育未完成,韧带连接力量弱,易变形,足弓变形度大,足踝在运动时更容易损伤。
阳春华表示,考前“临时抱佛教”对于平时疏于锻炼的考生而言,身体活动能力及心肺能力往往较低,突然运动容易出现各种“翻车”事故。体育需要长效训练,不太可能短短几个月就有质的飞跃。建议孩子从小学阶段便开始运动锻炼,从中发现并选择擅长的项目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保持运动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成绩,对孩子身心发展更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