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技工学校“升格”技师学院背后的“硬核”园丁
邹勤:学生眼里的“妈妈老班”
中人社传媒记者 刘璋景
她是一位无私的技校老师,已为人母的她尤其懂得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交流,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其为“妈妈老班”。她是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老师邹勤。
革新教学方法
2005年,邹勤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在此,她始终秉持“让每个学生都出彩”的信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多空间和平台。
她坚持每天记录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并根据这些经验和实际案例探索教育教学融合新路子。其主编的《班会课训练手册》被学校选定为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参加2024年湖南省技工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获得三等奖。
“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技能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老师一直待在学校就会与社会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可能顺利走上岗位。”每年寒暑假,邹勤都主动去企业实践,学习智能制造领域新知识、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再反哺到课堂上。
“对技工学校老师而言,企业、学生、老师三方需要无缝对接。教材不可能经常更新,但技能需要时常更新。”邹勤说,哪怕是同一个知识点、技术点,用新方法、新工艺做出来的产品会更好,效率也更高。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邹勤坚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将技工教育教学要求、岗位实际要求、国家职业标准三者相结合,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尽可能创设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奉献教育爱心
邹勤深知,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但非常讲义气、重感情。
生活上,她乐于与学生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青春故事,帮助解决生活困扰;学习上,则像他们的家长,坚持早上带领晨练,晚自习辅导督促学习。她能包容学生的小错误,赏识小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对班级管理理念从最开始的不理解、简单遵守变成主动用心维护,对她的称呼悄悄改成“妈妈老班”,对自我的要求也变成了不让“妈妈老班”失望。
与此同时,邹勤还对年轻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无论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教案书写的规范与巧妙设计、课堂组织的高效策略,还是班级管理的艺术等,她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让青年教师学会根据不同课程与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式。
这些年来,邹勤已先后指导学校5名青年教师参加娄底市、湖南省、全国各类相关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
汪林君:从灶台到讲台“厨”心不改
中人社传媒记者 周纯
湖南旅游技师学院教师汪林君曾立志成为一名飞行员,因高考成绩不理想,选择就读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虽然有些遗憾,但如今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入行10多年来,汪林君从灶台到讲台“厨”心不改,拼出了人生精彩航线。
人生也要“精心烹调”
在汪林君看来,近些年职业教育东风起,个人更要步步为营、扎实炼技,才能更好抓住机会、实现价值。
“就像给大家同样的做菜配方,却会有的做出来好吃,有的难吃。”汪林君解释,“一方面,做菜需要天赋,个人对味道的把握决定了‘天花板’的高度;另一方面就是后天努力,要一遍遍试才能做出最佳的味道。”
汪林君常以自身经历为例跟学生交流。读书时,他只要有时间就主动外出实习,先后在多家知名餐饮门店担任主案、总荷、案板切配等职务。虽然每天早出晚归,但学校安排的自习他也没落下过。
凭借扎实的职业技能,汪林君201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一等奖,2016年还被学校选派赴北京服务全国两会。
食品雕刻需要美术功底,是一门比较难的技艺。“勤能补拙,如今,我也建议学生像自己当年一样,在宿舍准备刻刀和胡萝卜,没事就练手。”汪林君说,“同样是进入职业院校,有些人选择虚度时光,混到毕业去打工;也有人择一行、爱一行,精心做好人生每一道菜,捧出一道道受人称赞的‘美味佳肴’。”
做“不怕饿死”的师傅
汪林君班上有38名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留守人员,他都满腔热情相待。
“有同学问家长要生活费都不带称谓,就好像是父母欠他们似的。”汪林君为此召开主题班会,分享父母为供他念书常年在外辛勤工作的故事,引发不少学生共鸣。
从成为老师的第一个寒假开始,汪林君就给学生布置作业——多做家务。一名学生家长打电话给他时都哭了,直言儿子转变太大,“不仅趁着假期送外卖,还把赚的大部分钱给了父母”。
厨师行业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但汪林君却毫无保留地分享人生体会和实践经验。在他看来,教书育人也像做菜,各种调料、温度、火候等讲究因“材”而异。
“如有些学生听到枯燥的理论知识就想打瞌睡,但是他们动手能力还不错。”汪林君介绍,他们便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023年,汪林君带领学生参加张家界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式烹调师技能比赛。在指导学生粟江平时,他根据其擅长领域定制研发鱼茸菊花菜品,却发现鱼肉搅拌成鱼茸后会有气泡。粟江平通过反复试验,采用真空包装袋压缩提高做菜速度,没想到一并解决了气泡难题,最后荣获二等奖。
“看到‘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也非常开心。”汪林君说,这些优秀人才将更好服务旅游行业发展,成才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
编后记>>>
技工教育需要更多“被看见”
采访沈亚仁过程中,有关业内负责人提到,沈老师这次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是湖南技工院校历史上的首位……言语里,既有骄傲,也有遗憾。
不得不承认,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3个10年,不少人还对技工教育知之甚少,或者简单理解为技能教育、培训教育,对进入大专院校系列的技师学院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属性更不甚认同。
事实上,2006年印发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技师学院的意见》就已明确,“举办技师学院,是为了培养我省现代化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急需的,既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又掌握先进操作技术,能够在生产一线解决复杂技术和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对加快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等作出重要部署。
而广大技工教育教师亦不负所托,从实训基地扎根忙碌到理论课堂循循善诱,从激烈角逐技能大赛到深入探索产教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紧缺型、实用型技能人才。一批外界耳熟能详的大国工匠成为全民榜样,为技能强国战略实施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同样渴求。技工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公益活动等宣传引导力量要进一步讲好技工成才故事,让技工教育聚焦更多关切,共同推动社会观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