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这么小金额的工伤,人社局也不嫌麻烦,帮我调查取证确认属实后,还真将金额补给了我。”近日,常宁市雅轩服装有限公司裁剪女工尹宝玉高兴地说。原来,今年上半年,尹宝玉在公司车间作裁剪时被剪刀划伤了手指。出于安全考虑,她立即去医院进行了清洗、上药和包扎等,共花费267元。
由于以前工伤认定的权限在衡阳市人社局,常宁市人社局只负责收集资料,一来二去程序较复杂。碍于尹宝玉手指就医金额少,她就业的工厂本打算由公司报销,但听说现在工伤认定的权限下放到常宁市,程序简单多了,便抱着试试的心态,为其手指划伤申报了工伤。没想到在接到报案后,常宁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上门来进行调查取证,在查证属实后,将267元工伤待遇支付给了尹宝玉。
据了解,随着衡阳市将除工亡以外的工伤认定管辖权下放至县(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常宁市人社局坚持依法用权、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准绳,把好工伤认定关卡,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用好职工的“救死扶伤”基金。
“张某平这个案子,还要补充当天公交公司的排班表……”近日,在常宁市人社局会议室,该局工伤案件审核小组正在对已经经过现场调查的拟认定工伤案件的案卷内容,包括证人证言、现场视频、当班记录等资料进行逐一审核。结合资料,审核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还原职工发生伤害的过程,综合判定其合理性,并就疑点之处提出建议。这是常宁市人社局对工伤案件认定实行三级联审的一个场景。
每一起工伤,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工伤既伴随着职工的损伤,又关乎着社保基金的安全。工伤认定管辖权下放至县(市)级后,常宁市人社局党组不敢懈怠,对工伤案件认定工作多方考量,推出“三级联审”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审查每一起工伤案件,推动定纷止争。
据了解,常宁市人社局工伤认定三级联审坚持争议闭环处理和公示制度相结合,除工伤事故联合调查组的工作人员直接与当事人接触外,其他人员不与当事人直接接触。有疑点的问题,不遮遮掩掩,由大家共同讨论审定,且记录在案。对争议大的案件,需在事故发生地和用工单位同时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无举报的案件才能进行最终认定。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常宁市工伤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劳动者和企业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常宁市人社局将继续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推动工伤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成俊峰 钱辉 杨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