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放大招引才聚才

娄底市让“千里马”愿来更愿留

       一直以来,一线城市对人才具有天然的虹吸效应,作为四线城市的娄底,在人才争夺战中并不占优势。自2022年开始,该市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6条”,提供真金白银的优厚待遇;上线“人才超市”,实现服务一网集成;成立人才集团,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打出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突破性更大的揽才组合拳,吸引大批人才来娄底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才超市”一站式查阅引才政策

       90后博士、娄底市中心医院ICU医生刘迅最近有点忙。越来越多攻读博士、硕士的同学向她打听娄底的人才引进政策。
       “用这个网站吧,人才引进的政策都能查询。”刘迅热情地将“娄底人才超市”网站转发给同学。
       打开“娄底人才超市”,资讯中心、人才政策、供需对接、人才服务、创新创业等5大模块映入眼帘。人才注册后可实现政策“一网知晓”、资讯“一页遍览”、资源“一站获取”、业务“一键办理”、服务“一码享受”。自今年1月上线以来,“娄底人才超市”注册人数突破1.2万,吸引468家企业、21家风投公司入驻,成功匹配入职980余人。
       凤非梧桐不栖。2022年,娄底发布“史上最大力度、最高标准”的“人才新政36条”。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等,最高奖励补贴150万元,最高给予30万元购房补贴;对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及团队,最高补贴200万元或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新政中,千万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展现了娄底“广聚天下英才”的魄力、“好贤而能任”的诚意。
       “对我们这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还有产业资金上的帮扶。”冷水江渣渡镇和平村芊炎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强强带动全村137人种植羊肚菌。在他看来,一线城市住房成本高、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娄底近些年发展机遇越来越多,更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据统计,“人才新政36条”实施2年多来,已有4.6万余名青年人才在娄底“落地生根”,将自身的未来“托付”给这座城市。

立足新兴优势产业链组建专家团

       “娄底市雄厚的钢铁产业基础,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的谭峰亮,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引进的首名钢铁专业博士,也是娄底钢铁新材人才链上专家。
       除了学院日常工作,谭峰亮的团队还与链上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企业提供实验室和原材料,团队进场实验,双双联手助力企业产品提质升级,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有更多用武之地。去年,谭峰亮团队与湖南浙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进的硅钢基础理论研究成功申报省级自然科学基金。
       娄底市坐拥1200万吨钢铁产能,被称为“湖南鲁尔区”。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世界汽配巨头法国法雷奥、华安钢宝利等大型跨国企业在这里落户;华润集团、湖南钢铁集团等央省国企在这里投资;三一集团、湖南宏旺等民企巨头在这里兴业;博盛新能源、安地亚斯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在这里追逐梦想……2023年,娄底为161家企事业单位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27名、“卡脖子”技术关键人才50余名,“千里马”正奋蹄奔驰在广阔的原野。
       为全力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娄底立足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组建人才链专家团,实行“一链一组团、一链一链长”,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双提升”。去年4月,该市成立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人才链专家团,聘请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薄板领域压力加工专家毛新平为首的7名国内钢铁行业领军人才担任人才链顾问、链长、成员。目前,“材料谷”已引进创新团队32个,集聚157名行业高层次人才,推动4个年产值上100亿元的产业项目顺利投产。
       城市发展不能只靠拔尖的人才,同样离不开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基于产业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娄底市培育建设了一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给予15万元补贴,对“大国工匠”最高奖励100万元。目前,全市已有各类技能人才34.2万余名,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3万余名。

用市场化手段开发配置人才资源

       “在娄底,我感觉自己被重视、被爱护,工作上没一点后顾之忧。”因工作原因,就职于涟钢的博士陈奎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在娄底市委组织部协调下,等他的妻子服务期满就能来娄工作了。
       近年来,娄底市盯紧人才生活“关键小事”,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已帮助解决270余个人才入编、家属就业、小孩就学等“后路、后代、后院”问题。去年2月,湖南湘中人才集团成立,对院士、专家实行专班、专员、专窗“一对一”联系,为人才提供点对点“管家式服务”。
       “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用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打造更为优越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湘中人才集团董事长左海说。
       作为国有企业,湘中人才集团还承接了人才公寓、人才大厦、“人才超市”线下馆等3栋大楼的运营管理工作,承办招才引智活动、人才发展大会、名医健娄、名师育娄等大型活动,组织工会、国资、安保等多个系统的职业培训……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优化了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还实现了收入、利润双增加。
       此外,针对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引才育才,娄底市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提供精准支持;建设2236套人才公寓、5个青年人才驿站,供求职人才拎包入住;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湘中英才卡,在政务办理、医疗保健、观光旅游、便捷出行等方面提供便利;打破“四唯”取才方式,为民营企业开设特色产业专场职称评审,1256名民企员工获评职称。

专家解读>>>

揽才组合拳激发地方活力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所(省人才资源研究中心)副所长马贵舫认为,一座能汇聚越来越多人才的城市,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希望、更有潜力。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对人才从内心里尊重、从行动上爱护的城市,才能在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他指出,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娄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爱惜人才;力推六大重点人才工程、五大人才专项行动,娄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吸引人才、孕育人才、成就人才。通过成立服务平台、搭建干事舞台、紧盯“关键小事”、解决现实问题等实际举措,娄底市全力优化发展环境,竭诚为人才服务,不仅吸引了“塔尖”的佼佼者,也成就了“塔基”的各类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马贵舫表示,随着在人才竞争中不断新增“得分点”,娄底的人才“磁场效应”也逐步增强,人才回流趋势明显。近两年来,该市接连举办“名医健娄”人才发展大会和“名师育娄”人才峰会,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纷纷回娄来娄献智出力,为这片创业兴业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邹娜妮 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