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聚才6077人 邵阳市如何培育“双向奔赴”人才生态

  日前,第二届“邵阳市人才日”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邵阳行活动举行,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释放重视人才的强烈信号。

  去年年初,邵阳市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邵阳市人才日”。一年来,该市不断升级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平台、优化人才生态,引进人才6077人,人才总量达72.2万人;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等20人为“宝庆引才大使”;吸引李国杰、邹学校、梅顺齐等院士专家来邵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如此精彩的“开篇”让滚滚“才”源汇聚邵阳,成就了当地经济社会和科技成果双向奔赴的精彩故事。

  4月20日,邵阳市第四期“宝庆院士讲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作专题讲座。

  搭建舞台 让人才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要择一城安放梦想,答案一定是邵阳。”在第二个“邵阳市人才日”活动上,不久前刚被引进到邵阳市科技局工作的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黄金辉作为青年人才代表发言,句句真情流露,引来台下听众掌声不断。

  为什么选择邵阳?黄金辉分析得很透彻。硬实力方面,邵阳市聚焦打造“3×3”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型显示、特色轻工等7大产业链,给了专业人才发挥才干的舞台。从软环境看,邵阳市给予人才许多礼遇:市主要领导牵头,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参与,对人才开展点对点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部门向企业敞开大门,以最大诚意致敬人才,让人才在邵阳有更多荣誉感、成就感。

  数据显示,邵阳市去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82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累计培育省级产业集群9个,其中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居全省第一。为了让年轻人敢闯敢拼、能闯能拼,以创新创业为例,邵阳市印发《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明确从拓宽金融支持渠道、落实人才政策、遴选创业导师等8个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今年1月,邵阳市设立全省市州层面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0万元;积极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据统计,2024年,邵阳全市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377.69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312笔,共计30861.23万元。

  “刚到单位的时候,同事们看我是外地人,经常下班带我去游泳、打球、吃美食。”去年,符慧琪同时考上3个地方的事业单位,但最终选择了隆回县。在她看来,邵阳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隆回的优惠政策也很好,“每年3万元的生活补贴连续发5年”。

  “大城市的病,邵阳没有;‘小巨人’的梦,此处很足。”青年人才代表刘哲深有感触地说。

  厚植土壤 助力人才落地开花

  当天同步举行的邵阳市新型显示产业链推介会上,彩虹玻璃总经理张旭海自豪地说,以盖板和基板“两块玻璃”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材料产业正在邵阳逐步壮大,吸引全球人才汇聚。

  在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程蓓眼里,产业兴邵、开放活邵、科技强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她表示,邵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渴望人才,要在产业链上架起“青云梯”,让各类人才都能尽展芳华。

  邵阳学院教授刘志辉是参加“邵阳市人才日”活动的“两栖”人才代表。凭借与湖南东亿公司合作研发打火机出气恒流阀,解决可调节阀火焰大小变化不稳定、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卡脖子”问题,其获得了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邵阳市高度重视人才,竭尽全力让我们在这里能实现理想、广受尊重、生活幸福。”刘志辉相信,扎根邵阳的人才很快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近年来,邵阳市坚持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机制,推动产才融合,收获累累硕果:邹学校院士工作站所在的隆回县军杰食品有限公司,着眼于打造“中国剁椒第一品牌”;“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落户新邵县;“绿色高效农业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在绥宁县、武冈市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因为邵阳的“热情”留下,也在这片热土找到了实现梦想的突破口。中南大学刘伯威博士后团队助力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在邵阳县新经济产业园落户,破解国内高性能硬质刀具回收技术难题;邵阳学院大学生创业者何晓暄在学校、本土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出食品生物保鲜剂产品并实现市场化……

  据统计,邵阳市过去一年引进的6077名人才中,1193人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9.6%。才俊们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38项,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对接。

  精准服务 满足人才个性需求

 

 

  “邵阳市人才日”是对创新者、奋斗者、追梦者的崇高礼赞,但这般礼遇不仅仅停留在每年4月23日当天。事实上,人才在邵阳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拥有专属的灿烂和美好。

  海归人才王婕的创业故事最具说服力。2021年,她创办的湖南海旭管业有限公司在新邵正式投产。短短4年时间,海旭管业发展成为一家全省制造液压胶管的规模企业,产品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邵阳,每个梦想都能找到生根的土壤,每份热爱都会收获温暖的回应。”王婕说。

  邵阳给予人才的还远不止这些。从吃、行、游等生活小事,到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等人生大事,邵阳都在帮人才精心考量。截至目前,市县两级联动建成驻外人才工作站2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室)13个,打造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

  值得一提的是,邵阳市已制发“宝庆人才卡”5批次1103张,目前正在金融服务、休假疗养等优待项目基础上持续拓展“人才卡”服务功能,有的放矢满足人才个性化需求。对广大贤能之士来说,邵阳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陌生的坐标,它正凭借独特魅力与诚意满满的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开辟新天地。

  “正是因为有全市广大人才挺膺担当、深耕厚植、勇攀高峰,邵阳的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备,创新成果越来越丰硕,经济运行越来越稳健。”邵阳市委书记严华表示,期望广大人才深耕邵阳产业沃土,当好创新创业的先锋,把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特长优势,当好党和政府的智库,为邵阳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积极培养举荐,当好识人善用的伯乐,让邵阳人才队伍薪火相传;讲好邵阳故事,当好引资引智的桥梁,带动更多人来邵阳创新创业。邵阳将坚持用真金白银引才留才,用真招实举育才用才,用真心实意敬才爱才,让人才在邵阳生活有温度、干事有舞台、社会有地位,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戴鹏  段叶秋 尹梦婷 刘陪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