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救援 地震中的新媒体正能量

“我的表弟,四川泸州警察学院大三学生,地震时在宝兴县实习,从8点2分过后一直联系不上,他家人很担心,请帮找寻,万分感谢!联系电话:15994688750。”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一名叫蒋凯胜的年轻人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条寻亲信息。彼时,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刘宁正在使用手机刷微博收看芦山地震相关的最新消息。翻屏中,刘宁已经转发出去了好几条类似的寻人信息。

雅安芦山地震令全国人民揪心。在多家网站微博设置的“为雅安祈福”、“雅安寻人”等微话题中,参与讨论达数万条。相似的遭遇,同样的紧急救援,与2008年汶川5.12地震不同的是,在芦山地震发生后,除了震区的生命救援,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也同步汇集出一股强大的抗灾救援新能量。

网络救援凝聚“微力量”
回看过去两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无疑成了信息公开、信息传播和聚合的“重要阵地”,成为通达灾情、参与救援的重要平台。
4月20日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通过微博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消息。有媒体统计,这条距离地震发生仅53秒的信息成为此次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地震灾情。
“请尽量使用网络或短信报平安,不要拨打四川电话,把资源留给救援!”“请民用车辆勿前往成雅高速,把生命通道留给最需要的人!”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雅安地震”,首先弹出的就是一条提示:“请尽量使用网络或短信报平安,不要拨打四川电话!灾区需要专业救援人员,请志愿者不要盲目自行前往灾区,把生命通道留给最需要的人!”
在黄金救援72小时内,移动通信资源、高速公路,一虚一实,是连接灾区与外界的两条关键通道。社交媒体以其独到的传播优势,最大限度为两条“生命通道”的畅通清除障碍。“微信息”的发布和转播不仅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关注了解灾区信息,在短时间内汇聚起了广泛的抗灾救灾能量,更是成为一部分因通信受阻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受灾居民的“生命通道”。
政务微博打通“互动通道”
“四川发布”是四川省新闻中心在新华微博开设的政务微博平台,地震发生后,这个平时以发布政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为主的微博于20日8时08分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截至目前已播发与地震相关的信息100余条。粗略统计发现,“雅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家统计局雅安调查队”、“四川交通”、“四川气象”、“四川共青团”等一大批政务微博也纷纷加入地震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洪流”中,成为抗震救灾、实现官民互动的重要手段。
地震发生后,作为从成都通往雅安最主要的高速通道,成雅高速公路一度还在发卡收费,成雅高速成都入口出现拥堵。上午9时30分,有网友发微博呼吁成雅高速免费:“救命通道,高速请停止收费!”这条微博在短短不到1个小时内被转发数万次,并得到四川日报法人微博等媒体官微的转发。成都电视台现场连线记者目击这一幕,呼吁“请把杆抬起来”。71分钟后,10时41分,成雅高速沿线收费站全部取消收费,直接抬杆放行,同时免费的还有成温邛、雅西高速公路。
业内通常将2010年视作政务微博元年,两年多来,政务微博在数量上出现“井喷”式增长,其在民意收集、政情传递、服务民生等功能实现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芦山地震发生后,我们看到,政务微博正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