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专家: 网络救灾应学会“趋利避害”
时间:2013-4-23 12:22:21
编辑:
字体【
小 中 大】
“微博网友传递爱心、微信转发救援信息、普及应急救援提示、监督地方政府和媒体的作为,政务微博、企业领袖、商业账号、草根账号群体联动,谱写出多主体、全方位的应急救援正能量乐章,微博等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化救灾的新载体。”舆情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如此总结。
在一片爱心的洪流中,不乏虚假信息参杂其中。新华社记者陈尚营发微博说,地震后,有人以伤者家属的名义公布存在诈骗嫌疑的手机号码,自己收到一条“我在前方救援,身上钱已捐给灾区,请汇款帮忙”的短信。他提示广大网友、手机用户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沈阳指出,微博等社交媒体在地震救灾中传递了很多正能量,但其本身的缺陷不可避免,尤其是谣言、虚假信息的衍生和传播速度惊人,因此,不管是普通个人,还是媒体、政府都要学会“趋利避害”,善用社交媒体。“当前,和救灾有关的部门都可以开通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公开救灾情况,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让虚假不良信息无处藏身。此外,媒体可以共同打造辟谣联盟,利用第三方力量最大可能地净化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