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应是灾难报道中的主角?

  4月20日,在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的当天,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本来要举办婚礼,可是地震后,她来不及换下婚纱,就前往第一线报道,被网友称为“最美新娘”。然而另一种声音指出,这只是炒作作秀,陈莹明知地震发生,可不顾他人安危拒绝取消婚礼。婚礼后,也不脱下婚纱,就安排行程去报道新闻。
(4月22日《武汉晚报》)

 

  新的消息不断传来并接近真相,“最美新娘”的标签逐渐失色。原本以为这是一种崇高职业精神的体现,到后来却发现这可能是精心安排的一个秀场。正与误、是与非之间,“最美新娘”面临的是道德的重新审视,以及舆论的冰火两重天。从天堂到地狱如此之远,又如此之近。
  问题全在于“最美新娘”吗?并非如此。是什么造成了“最美”标签的泛滥?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由于公众对抗震先进或者英雄的崇拜,使得地震成了个别人谋取名利的最好机会。而灾难之后,总会有“论功行赏”。那些复杂的众生表情之中,真与假,实与虚,尤其需要辨别和判断。
  在抗震救灾这一主旋律之下,渴求“正能量”便成了一种趋势,发现和挖掘典型人物和模范先进,便成了舆论宣传的一种定式思维。汶川地震中给孩子喂奶的女民警,被冠以“最美妈妈”;站在岗位上坚守的战士,被称以“最美战士”,当然,我们需要高尚道德的感召,但有些人刻意为之则画虎不成反类犬。披着婚纱上阵的电视台主持人成为自导自演的“最美新娘”。道德的荣誉如此轻易就可以获得,其实已经形成了误导性的错觉,并让一些人的行为,背离了基本的常识。
  客观地讲,披着婚纱直播是略显荒唐的。凡有职业敏感和职业精神的人,都不会犯披着婚纱上阵的低级错误。假若把电视台主持人比作临阵上场的战士,你能认为一个不带枪上阵的士兵很称职,并且是“最美战士”吗?可悲之处恰恰在于,我们无比渴望道德,并希望更多的榜样来发挥影响力,甚至不惜过度拔高其承载的意义。到了最后才发现,正是这样的“迫不急待”,忽略了最基本的常识判断,以至于犯下了低级的错误。
  救灾真正需要的,不是轻易的感动和所谓的“最美”,而是职业精神和素养———作为医生,作为救援者,作为媒体人,以最专业的态度恪尽职守。
堂吉伟德

 

名家微评

    喻国明(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谁应该是灾难报道中的主角?答案似乎是明确的:灾难当中的灾民说出他们的状况、表达他们的呼声、描述救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媒体和舆论领袖把本应站在幕后的自己推到聚光灯下成为主角,超越了救灾和灾民本身,这是一种报道价值的倒错。

    余正燃(南海网):在抗灾援救的诸多动人事迹中,“最美新娘”主播仅是其中的花絮。但正是这些花絮的产生,构建起人们抗震救灾、自强不息的不屈脊梁。我们不妨以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不妨将这种种关于责任、义务、关爱的正能量在行动中传递。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