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后,步入职场的第一个5年可谓职场黄金期,在这个5年中,大部分人不用考虑结婚和养育孩子等家庭负担,而这5年一过,人生事业家庭等重任便接踵而至,如果到了这时候方向仍未确定,还过着颠簸震荡,成天盲目地寻找新工作的日子,就可能造成工作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何正确规划这个5年黄金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根基,本报记者特邀HR专家(远大住工人力资源总监)黄治国把脉初入职场的常见“疾病”。
案例1: 在校成绩优异的黄同学,大学毕业后屡遭职场“闭门羹”,小黄觉得不能理解,她认为自己已把所有成绩和特长都不遗余力的展示出来了,为何招聘企业频频摇头,他们看重的究竟是什么呢?
黄治国:求职者在应聘企业之前,应该对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切忌犯下一张简历跑遍所有企业的错误,而应量体裁衣,针对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岗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整体来说,一个企业主要看重的特质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匹配。一些专业性质较强的技术岗位注重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匹配度,而一些综合性的岗位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企业则会侧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
二、学习能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远比他具有的知识更有价值,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适应更大的发展。在面试过程中,HR一方面会通过求职者的从业经历来判断,比如其过往的经历中是否干过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否有一段在一个公司比较长时间的工作经历、是否跳槽频繁等,公司比较倾向能从基层脚踏实地干上来的求职者,另一方面试用期也是一个磨合观察的重要阶段。
三、文化认同。人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个人与企业在文化上能有机融合,那么员工就容易建立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利于员工与企业一起向前发展。
四、综合素质。即综合性的思维、管理视野,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这点非常重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激情有活力,敢想敢干。
案例2: 俄同学最近又面临再次奔走于各人才市场的境遇,5年前本科毕业后,俄同学先后在7家不同公司任职过,从产品策划、网络推广到咨询师、行政管理等,俄同学的经历被朋友笑称“万金油”,但27岁的他现在却感到十分恐慌。
黄治国:俄同学的做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职场头一个5年,如果还没找到自己的定位,那更谈不上在某个岗位上有专业技能和人脉的积累,那是非常危险的。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为“熬过”试用期就高枕无忧了,事实相反,试用期只是人岗匹配、文化融合的一个观察期,如何在试用期后,发挥最大价值、与企业共同发展才是职场的核心。在职场中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有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会比较有利于建立职业竞争力、获得比较好的职业发展。有几个方面可能是需要引进注意的:
一是不要频繁跳槽。公司在招聘高层次岗位时的一个比较“硬性”条件是,必须有在一个公司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如果有在一个公司从基层到高层的经历,那么基本上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的。
二是不能过于浮躁。总是抱怨外部环境,希望自己不断地得到提升,不能沉下去踏踏实实地多干,往往取得一点成绩就希望得到认可,这样的人,是不太会受到欢迎的。
三是不要过于自我。在一个企业内,始终要考虑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把自己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对工作不能挑肥拣瘦、不能与企业讲太多的条件,不能心高气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很难得到企业和同事的认可。
四是不要骄傲自满。一个自认为很厉害的人,不可能再学习到新知识,一个人如果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就能广泛吸收更多的有益知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职场中人来说,自我反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够做到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就会不断地提升。反之,世界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姿态,就一定会被淘汰。
见习记者 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