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缺乏保障不得已卖奖牌营生
时间:2013-4-1 11:18:18
编辑:
字体【
小 中 大】
1月4日,郭萍做完手术的左脚刚刚拆线,但钢钉尚未取出。“脚指头总感觉一蹦一蹦的疼,天天都睡不好。”
元旦前夕,郭萍卖掉了她16块奖牌中的5块,得到66000元钱。这些钱让她离开一家小饭店谋生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丈夫庞敬和说,奖牌拿走时,泪水在郭萍的眼中打转。
2005年,郭萍和队友将教练王德显告了。那一次官司最终私了,郭萍得到10万元,而王德显被终身禁教。去年12月,郭萍的消息再次传来,她的脚近乎残疾,无法谋生。
“10年来,你靠什么生存?”记者问。
“我就是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除了跑步我什么都不会。”31岁的郭萍憔悴瘦削,倚在病床上,郭萍说:“我的10根脚指头全部骨折过,每一根都是错位的。”
“站个10分钟,脚就疼得不行了。我也搞过服装,但是身体经不住折腾,当过小学体育老师,但上了半节课就坚持不下去了。”她苦笑道,“有的学生喊我瘸子。”
可是,想当年,她曾迎着风奔跑,让所有人望尘莫及。十五六岁的年纪,800米,2分零5秒,1500米,4分21秒。16块奖牌,国际健将身份,是她12年体育生涯结出的硕果。
1990年,郭萍9岁,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运动会上被老师挑中,进入了七台河市体校。一年后,郭萍又进入了佳木斯红兴隆管局体校。又过了4年,她成为了王德显的弟子,那时郭萍15岁。
小小年纪,她经受了营养缺乏、不科学且高强度的训练。在山海关的一个破旧疗养院里,大门常年关闭,有狼狗看守,郭萍在教练王德显的指导下开始了训练。
每天4点半起床,冬天可以延长到5点,每天最多要跑80公里,最少也要跑40公里,但是郭萍的早餐往往只是馒头咸菜鸡蛋,午餐和晚餐常常只有丸子汤。回首过去每天跑完40公里后,还要穿上钉子鞋在煤渣跑道上练几十个400米、800米的日子,郭萍坦言:“我简直就成为了王德显的试验品。”
在王德显手下训练的7年里,郭萍有5年时间从未给家里打过电话、写过信,彻底和家人失去了联系。2002年,因为脚伤,也因为成绩下降,郭萍退役,和加入体校时一样,没有办任何手续。
“看到我的脚时,他们都哭了。妈妈说我怎么成为了一个废人。”从1995年到2002年,郭萍所有的工资都在王德显那里,回家时只带着几百块钱。体协帮忙在铁路上找的工作,郭萍完全做不来。从此,给郭萍治病,再加上没有经济来源,让家庭变得日益贫穷。
2005年下半年,郭萍认识了庞敬和。2007年结婚,2008年儿子庞志博的出生给了郭萍极大的安慰,随之而来的,也有极大的挫败感。
儿子现在4岁多了,活蹦乱跳,“他喜欢体育,但这辈子我决不会让他练体育!”郭萍泪如雨下,“我从来都不能抱他,也没有钱给他买奶粉,连条鱼都买不起。”现在,郭萍和同样身患重病的公婆住在一起,全家靠庞敬和当厨师的1300元工资过活。
那16块奖牌,成为郭萍惟一值钱的物品。“我想把它们卖掉,为家人换来一点幸福。”她说,“我想开一个中档小饭馆,那时,老公做饭,我收钱,多好。”
就郭萍的现状,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郭萍的伤比较特别,属于个案,“这肯定与训练方法不科学有关,但造成此种结果,并非普遍现象。”
该工作人员表示:“郭萍退役时,运动员的退役保障工作并不完善,所以才有很多悲剧发生,比如举重冠军才力猝死、邹春兰沦为搓澡工等。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制定了多项相关规定和保障措施,尽量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