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向以色列学什么?

  1月5日,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以色列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北京开幕,吸引了中以各1000名企业代表与会,涵盖智慧城市、医疗器械、农业科技、清洁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

  众所周知,以色列虽国小地旱、资源匮乏、连续战乱、移民不断,却创造了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成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12大经济体之一,曾长期年均经济增长10%以上,尤其在通讯、计算机、高端装备、半导体等高附加值领域世界领先。以色列创造奇迹的秘诀是什么?其发展工业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方法?采取了哪些路径?

  以色列经济强在哪里

  工业体系非常发达。建国之后,以色列在严峻的环境中迅速崛起,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工业国。一方面,无数次战争冲突刺激了军事工业发展;另一方面,民用工业技术尖端且成熟,新兴产业发展快速。信息产业现已成为以色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软件产业成为国际软件业的主要力量。此外,在卫星图像、纳米技术、太阳能发电、生物技术等领域以色列均取得领先的成果。

  农业科技实力雄厚。以色列虽然过半国土沙漠化,天干地旱,却是货真价实的农业强国。一方面,建成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和工厂化现代管理体系。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和蔬菜种植采用了滴灌技术,所有奶牛场都实行计算机联网。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以及水土壤研究方面均保持世界领先。另一方面,以色列农业已形成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良性模式。2%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全部国民,且农产品大量出口。蔬菜、水果的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单头奶牛年均产奶量世界第一。

  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以色列必须重视对外经贸联系,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高科技产品出口世界领先。几大出口支柱包括电子、光学、飞机制造、医疗设备等高技术产业,且武器、工业产品出口以及国防战争需要推动尖端产品不断问世,使以色列保持了技术优势。另一方面,部分服务贸易出口具有领先优势。目前,以色列已成为仅次于欧盟、印度、美国的全球第四大电脑服务出口国。此外,以色列版权和许可出口收入超过7亿美元,成为全球出口前十甲。

  高质量人力资源作后盾

  经济体制良善。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孵化器,震动全球的创业公司和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第一,政府引导风险投资。政府对创业企业早期的“死亡谷”给予坚定扶持,承担最大风险却不分享收益,且更关注创业前端只有新想法的阶段,更青睐处于种子时期的公司。第二,鼓励孵化器私有化。初创期资金问题解决后,孵化器转为由富有经验的专业投资者支持,决策不受国家干扰,推动创业企业持续发展。第三,时刻瞄准国际市场。由于国内市场有限,以色列国内企业自创业初期便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目前,以色列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特别注重创新。虽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但是以色列科研水平领先全球,人均创新企业数、科技研发支出比重世界第一,科技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以色列创新具有鲜明特点。第一,政府创造条件推动创新。国家科技管理体制非常完善,且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二,中小企业为创新主体。企业对创新成果拥有完全的产权。在市场导向下,企业从很小的点切入,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第三,重视开展国际合作。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紧密联系,是推动其不断创新和高速发展的外部力量。目前,以色列已同欧盟、美国、日本、OECD国家等全球重要的创新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合作协议。

  人才队伍出色。实现科技立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后盾。以色列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0.2%,但拥有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民受教育率达95%以上,在全球仅次于瑞典。一方面,苦难锻造了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犹太民族喜欢冒险、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永不满足的精神,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尊重知识、崇尚智慧的传统决定了教育为本的理念。以色列注重启发式教育和课外教育,对教育的投入比重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第三,强制兵役制度培育大量精英。学生在高中毕业后要服兵役两到三年。年轻人进入军事部门能接触最顶尖的军事技术并有接受精英培训的机会,这是最为直接和高效的人才输送渠道。本报综合

  【编者手记】

  以色列尽管人少地贫,却拥有令世界惊艳的高科技创新能力,这与其全民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不怕失败的文化密不可分。目前,我国经济实现集约发展、高科技发展的任务趋紧,必须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