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老年人案件高发:

推销人员给老人下跪

  近年来利用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孤独行骗的案件呈现高发趋势。截至2015年10月,北京电信诈骗共发案3300余起,涉案金额5亿元,报案人中50岁以上的人群受骗较为突出,约占24%,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余人。诈骗老年人案件缘何高发?谁又是老年人被骗案高发的“元凶”?

  骗子盯上了老人的孤独

  2015年12月27日,北京市62岁的寇阿姨手机传来短信提示的声音。“寇阿姨,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吗?您的老胃病好点了没?……新年到了,祝您新年快乐!”在一段情深意切的嘘寒问暖后,短信结尾写着:某某保健公司客户经理小李。寇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这类短信和电话。这些推销人员经常会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问候,有的还要求上门陪她聊天。

  无独有偶,天津75岁的独居老人徐奶奶告诉记者,她从2011年底开始接触保健品,4年间,她把1/3的退休工资都拿来买了保健品。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而城市部分有一定积蓄,又渴望关怀的空巢老人,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推销人员当场给老人下跪”

  郑州市的靳奶奶与老伴儿近日接到这样的传单:“本市四星级饭店开展最权威的健康知识讲座,参与就可以免费获得第一期产品和小袋大米!”被这样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去参加了讲座。

  靳奶奶说讲座现场,推销人员一口一个“爸爸妈妈”地称呼来参加讲座的老人们。“有的推销人员为了打动在座的老人,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同情,会当场给老人下跪、磕头。”

  来自山西的张奶奶向记者讲述了她遇到的骗局:“参加促销活动,第一天,宣传人员会让我们交10元钱买个卡片,给我们一些产品。第二天我们再去的时候,他会把10元钱退回来。然后让我们交更多的钱,比如说50元钱。他们会给一些看起来包装更精美的产品,承诺第三天退钱。拿到相应的产品之后,第四天,‘商家’就不退钱了。”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吴玉韶主任分析说:“诈骗人员就是利用了老人的从众心理,诈骗手段看似简单,却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子女的情感和心理支持普遍缺失

  “老年人,退休在家,普遍孤独。而有些不法人员组织各种各样的讲座,为老年人结交一些朋友来打发时间、充实生活提供了机会。”社区工作者戴萌萌分析,“孤独感使老人处于无助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时外人一点关心都会让他们感动不已。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人的这一弱点。”

  上门“关心慰问”老人,给老人做家务、按摩、洗脚,频繁给老人发短信、打电话,类似行为往往使老人对这些“孝顺的孩子”放松警惕,从而相信他们宣传的产品功效。

  “在目前的社会分工与家庭结构下,让子女多关心、陪伴老年人自然很重要。社区也应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多宣传健康知识,营造关爱、尊重老人的情感氛围。特别是对于独居、空巢老人,社区应当加强对他们精神生活的关注。”戴萌萌建议。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