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发展报告2016 确保全民福利水平持续提升

  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首发式在京举行。《报告》有针对性地围绕社会救助、农村扶贫、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养老服务业、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住房保障、慈善事业等十大专题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展望,并提出了深化这些制度改革的系统的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具有先进建制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完整体系结构、合理分担责任机制的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符合制度客观规律与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决策、监管与运行机制,确保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持续得到提升。

  养老待遇群体间、地区间存差距

  《报告》谈到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由于制度分设,群体间待遇差距扩大。2005年以来,以缩小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差距为理由,每年为前者提高10%以上的养老金,但后者的养老金提高更快。公职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一般是企业退休职工的两倍以上。11年过去了,这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

  在养老金待遇上,城乡差别也十分明显。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为2200元/月,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平均不足200元/月,多数地区不足150元/月。“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从2009年到2014年一直是55元,2015年虽有所提高,但仅为70元。”

  在地区差异方面,广东等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偏低,基金结余多、保险待遇高;而东北地区缴费高,基金结余少、保险待遇低,“这种地区差异完全是制度的地区分割导致的结果”。

  回应: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5亿养老金“底线”有望再提高

  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丛龙2月21日在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介绍,中央财政补出口,地方财政做加法,地方差不多加了40元,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133元,其中基础养老金117元,比试点初期已经增长1倍以上。不过,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城乡居民的待遇标准也差距很大。不少地方执行的是全国的70元统一标准,而上海的这一标准已经在2015年提高至每人每月645元。“目前正在与财政部积极协调,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2009年,我国启动新农保试点,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2014年,新农保和城居保实现并轨。刘丛龙介绍,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472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相当于每天增加1万人。领取待遇的城乡居保参保人员目前达到14800万人,近1.5亿。“近1.5亿人里面,大部分是没有收入或者低收入的人群,没有富人。”刘丛龙说,城乡居保目前仍然在打基础的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需要全面推进参保,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此外也要引导扩大缴费水平,目前建立个人账户的比例较低。

  据了解,由于面向低收入人群,城乡居保养老金的缴费水平还不太高,通常设置多档可以自由选择,最低的每年缴费100元。刘丛龙说,实际上截至去年城乡居保人均缴费接近240元,较上一年增加25元。不过,在已经开始领取城乡居保待遇的近1.5亿人中,70%是没有个人账户的,在制度初期,个账积累比较少。

  企业职工养老基金缺口风险增大

  《报告》指出,受人口年龄结构等影响,养老保险基金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尽早实现全国统筹设置了障碍。

  《报告》说,从绝对水平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区域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可能面临支付风险。《报告》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提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在2014年支付月数在5个月以下的地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这两个地区分别可支付3个月和3.5个月。《报告》认为,未来基金缺口的风险增大。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方面,《报告》指出,全国近60%的省份累计结余低于100亿元,基金支出占基金收入的比重高。

  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存在着风险问题。《报告》指出,从总体看,全国31个省(区、市)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均超过60%,超4/5的省份基金支出占基金收入的比重在80%以上,给付负担重而区域不均,《报告》认为这一现状的长期存在无疑影响了制度运行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制约全国统筹早日实现。

  贫困人口分布零散近40%在贫困村外

  《报告》称,到2015年,农村仍然有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他们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要在短短5年内让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受各种因素制约,部分贫困者很难采用扶贫开发的方式脱离贫困或缓解贫困,形成所谓的“贫困内核”。他们通常由无生活来源且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无劳动技能、离开劳动力市场较长的大龄劳动者等组成。

  《报告》表示,这些人群即使脱贫,也易返贫,而这些“贫困内核”还在进一步固化。《报告》引用2010年农业劳动力中30岁以下人群的数据称,这个人群占比只有20%,而50岁以上的则超过1/3。到2013年,中国农村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1.3%,农村人口抚养比达到33.6%。另外,贫困区域越来越碎片化,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仍然有将近4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贫困村外,贫困人口的瞄准方式急需改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