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社会保障要坚持共建共享

  针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出“理性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面向全民的制度安排要真正覆盖全民

  郑功成指出,衡量“十三五”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其基本指标是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郑功成认为,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实现基本保障制度全覆盖、促进法定保障制度走向定型、发展各种补充保障。

  “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宽窄,直接反映着这一制度的普惠性与公平性。”郑功成认为,面向全民的制度安排要真正能够覆盖全民。“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实现了所有老年人都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初步目标,但还有5%左右的城乡居民因各种原因漏在医疗保险制度外,更有1亿多适龄劳动人口还未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郑功成认为“十三五”期间的任务非常繁重。他强调,社会保障在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时一定要坚持共建共享、互助共济、公平正义的原则。

  社保专家建议“渐进式退休”

  在2月21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养老保险分论坛的专家发言中,全国社会保障教学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郭士征向会议提出了一种区别于当前“延退”的“渐退”退休方式。他建议,可以在退休前逐步减少工作量、减少工资发放并提前领取养老金。

  郭士征认为,延迟退休是趋势,但办法并不是只有每年延迟几个月一种,而主要考虑实行哪种办法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小。“我们必须设计出一种既能少影响就业,又能使企业减少成本支出的办法。”

  所谓“渐退”,郭士征解释:假如目标退休年龄为65岁,从60岁起一直到65岁止,被分为五个阶段,每段一年。第一年劳动工作量减少五分之一,工资收入减少五分之一,养老基金递补五分之一。第二年也仍然是劳动工作量减少五分之二,工资收入减少五分之二,养老金递补五分之二。以后依此类推到第五年为止,也就是到了65岁退休前,工作量没了,工资收入也没了,完全依靠养老金,从而完成“渐退”的全过程。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