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老师体现的精神也是一师学子心中的魂
一个故事就像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也许不足以影响学生的成长,但是,10个,100个,1000个故事呢?水滴石穿呢!
——麻小娟
星星是孩子的珍珠,童话是孩子的剧目。讲故事的麻老师用那些妙趣横生的童话治愈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童年,而她与孩子们的故事也将影响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教育者,肖涵便是其中一位。
肖涵是麻小娟大学同班同学,现任长沙高新区旺龙小学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看到麻小娟报道,她直呼“震撼”,却一切又都在意料之中。肖涵说:“老师是孩子心灵的指路人,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和爱心滋养学生,就一定能收获成长的喜悦。”
她说:“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特有的形象,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的理想和追求。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就像麻小娟老师一样,用一个个故事架起她与留守儿童心中的桥梁。朴实、简单、用心、坚守,这不仅仅是麻老师的精神,更是我们一师学子心中的魂,我们都会将母校的魂、先辈的精神在自己一年又一年的教学生涯中传承下去。”
因为感动,所以传播
我想说,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别人的目光去丈量,更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
——麻小娟
看完麻小娟事迹和MV后,周纯大受震撼,立即将音乐改编成短视频上传至平台“奔走相告”。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为何被一名90后深深感动,她说:“源于麻老师身上强大的力量。”
周纯说:“付出与奉献也不仅仅是服务山区,而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坚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对于其他职业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麻小娟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记荣辱和得失,真心诚意地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对自己的事业有追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
只要用心,温暖俯拾皆是
当故事中的人从书本里走到我们身边,当讲故事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才发现我们和故事越来越近,文字中的情绪情感,故事里的思想表达铸就成了我们道德品质的那条线、那杆尺。——麻小娟
“读完麻小娟老师的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陈思怡是湘乡市壶天镇山坪中学的一名特岗教师,与麻小娟一样,在大学毕业后坚定回到了农村教书,将全身心扑在基层教育事业上,对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辛苦感同身受,同时也更明白麻老师的伟大之处。
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农村教师需要付诸行动和努力的目标。教学期间,陈思怡常用“关键词”法给孩子们做生活和学习上的思想教育。比如,当她发现孩子们吃饭有浪费粮食的习惯,就会亮出关键词“节约”,通过讲述革命前辈节约的故事来启发孩子们,当有一人带头光盘,后来慢慢就形成了好风气。
她说:“刚开始,总有人问我,你每周花这么多时间和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讲德育,他们能听懂吗?我认为,不是他们听不懂,只是很少有人将思政教育融入故事去感化孩子们。而从麻老师身上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孩子分数的高低,而要多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我认为不管孩子处在哪一阶段,‘德’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是一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只要你用心,温暖俯拾皆是。”
一师未来会有更多的“麻小娟”
《八班教室》是我重点讲的故事,从青年毛泽东学习成长的经历里,我们知道了树立远大理想有多么重要。
——麻小娟
日前,麻小娟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召开了学习麻小娟优秀事迹的座谈会。作为2018级765思政班大四学生,张敏正为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的问题所困扰,而麻老师的事迹仿佛给了她一剂“强心针”。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麻老师的事迹正是最好证明。”
张敏告诉记者,作为一师学子,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是他们开学第一课,“他们都是听着《八班教室》、听着毛泽东等杰出校友们的革命故事成长起来的。”
她说:“我们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对于毛主席那代人,他们的长征是解放一个旧中国建设一个新中国。那落在我们这一代人头上的长征是什么呢?对于麻老师来说,可能是一次次‘故事教学’的创新,是一届届学生阳光茁壮成长,那么我的长征又是什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更应该有敏锐的触角去挖掘、去发现、去宣传我们一师这片红色沃土;去找寻、去感受一师红色校园当中的文化氛围,并以此指导自己投身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投身于德育教育。我相信在第一师范独有的红色文化氛围中,还有很多个麻小娟未被发觉,未来也会有更多的麻小娟不断涌现出来!”